第15部分(第2/5 頁)
重。
黃鱔不喜到處遊動,一般經常呆在陰涼潮溼的洞裡休息,在夜間才出來活動覓食。有時白天也出來,但較少。也有時在水面上看到它伸出頭來呼吸,很快又潛入水下。鱔魚洞一般處於江湖溝塘池渠岸邊水下,石砌的護坡縫隙中也是鱔魚的棲身之處。
下午四點多,太陽不在是那麼灼熱。孫剛帶著爸爸開車來到水庫壩埂上。
水庫的壩埂是用石頭砌成的,久而久之,受水流和時間的侵蝕,石縫之間成了黃鱔最理想的藏身之所。
釣黃鱔用的釣餌多選用蚯蚓,越大越粗越好。果園裡的蚯蚓有不少很符合標準,加上空間水滋潤,對黃鱔會更加有吸引力。
孫剛在鉤子上穿好釣餌,開始尋找鱔魚洞。
黃鱔在水中,一般都是自己在軟泥中打洞或在天然的泥洞或石洞中穴居的,由一個上洞、一個下洞和一個窩組成,上洞一般在水面上下約10厘米的地方,一般用來換氣;下洞在水面下約30—40厘米的地方,用來出窩找食物或逃生。洞徑因黃鱔的大小不同而不同,小的手指粗,大的可達6、7厘米,窩在上洞和下洞之間,呈圓形,直徑約10—15厘米,是黃鱔棲身、轉身、產卵、孵卵的地方。
在釣黃鱔時,經常都要用手去摸洞,如果摸到一個洞較深,而洞邊又沒有淤泥,一般都是黃鱔洞,就可以下鉤了。用手摸洞時,不用擔心有蛇,因為蛇一般不躲在水下的洞中,有時在水中雖也有水蛇,但一般在水中不咬人,且這些蛇一般為無毒蛇。另外,在水中很容易區別黃鱔與蛇,前者身體光滑,後者身體粗糙。在用手摸洞時,有些黃鱔以為是食物,有時也會咬手指,但由於黃鱔口中只有硬顎而沒有牙齒,只能咬痛手,而不會咬破,可不用擔心。
孫剛找到鱔魚洞後,就把鉤放入洞裡。然後徐徐上下推拉,以引誘鱔魚上鉤。表示這是誘餌個活物。
蹲在旁邊,腿都開始發麻,卻一直沒有黃鱔咬鉤。洞內如有黃鱔,一般都會馬上來咬鉤,但有些洞由於較深,黃鱔還沒感覺到,或者是鉤滑了的黃鱔,它忍住不吃。
這是孫剛用食指在水面輕輕的彈水,發出“咚咚”的清脆聲。這個聲音能將黃鱔從洞內吸引出來。
突然,孫剛感覺從鉤子上傳來一股大力,黃鱔吃餌很猛,咬住後就往洞內拖。
孫剛立即將鉤尖向下方轉動,向外拖,就很容易掛住它的下顎。如果鉤尖不往下轉動,有時鉤容易從黃鱔的左右口裂脫出。
應該注意拉鉤時切勿用力過猛,以免把鱔魚嘴拉豁。
將黃鱔拖出洞半個身子時,好傢伙,這條黃鱔又大拇指粗細,孫剛馬上用另一隻手的食指、中指與無名指三個手指錯開鉗住。這種鉗法很牢,而用平時的大姆指與其它四指分開抓東西的方法去抓,則黃鱔常常容易溜掉。
順手丟進魚桶裡,孫剛抬頭向爸爸炫耀,發現爸爸比自己還先開張,手法比孫剛熟練多了。
在黃鱔較多的水域,一個洞中的黃鱔被釣走之後,有時隔一天或幾天,又會有新的黃鱔住進這個洞中,又可以繼續釣。所以如果你掌握並記住了這一帶水域的幾個老黃鱔洞,你可以常常去“摘”這一碗菜。
轉戰了附近大大小小的洞穴,忙碌了一會兒,孫剛收穫10來條粗細不等的黃鱔,小點兒的被孫剛偷偷放入空間水潭裡,讓其在裡面慢慢繁衍生息。
夕陽漸漸落山,西方的天空,還燃燒著一片橘紅色的晚霞。
“爸,不少了,回去吧,天快黑了。”孫剛對著不遠處依然興致勃勃的爸爸喊道。
“好吧,夠一盤菜了。”孫爸與猶未盡的說道,也很久沒有這麼放鬆過了。
天空的霞光漸漸地淡下去了,深紅的顏色變成了緋紅,緋紅又變為淺紅。最後,當這一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