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後正式被任命為少尉軍官。 。 想看書來
戰前日本的軍事教育體系(2)
海兵的由來是從1870年明治政府模仿幕府的“長崎海軍教習所”在東京築地開設的“海軍操練所”開始,第二年操練所改名為“海軍兵學寮”,到1876年改名為“海軍兵學校”。1888年搬到了廣島縣的江田島,在東京的海軍兵學校原址上辦了海軍大學校。
陸海軍的“兵學寮”幾乎同時設立,但海軍改名字比陸軍晚了兩年,這麼一來“士官”這個詞已經被陸軍用了去,只好湊合著用“兵學”這個學究氣十足的詞了。其實陸軍有點怪,除了“陸軍士官學校”這個校名之外再也不用“士官”這個詞,用“將校”這個詞。可是海軍除了學校名用不了“士官”以外在其他場合則是大量使用這個詞。海軍少尉是“士官”,海軍大將也是“士官”。
和陸軍一樣,日本海軍在一開始也是採用的法國式教育,但海軍的轉型比陸軍更早,從海軍操練所設立開始就從原來的法國式教育轉到了英國式。1873年開始英國派出以後來一直做到北美艦隊上將司令官的道格拉斯(Douglas,Sir Archibald Lucius)少校為首的34名教官來日本,英國人在日本一呆就是17年,合計69人次,而道格拉斯本人就在日本呆了兩年。
日本人辦這個海兵學校是很認真的,認真到了什麼程度呢?為什麼海軍兵學校會搬到江田島區就能夠說明問題了。隨著經濟的逐步繁榮,海軍省認為學校辦在繁華的東京會引起學生們思想墮落,所以才找了這個當時是鳥都不來做巢的廣島荒島,遷校之前還和當地豪紳簽訂了一個名為《江田島取締方始末書》的合同,裡面規定在江田島指定範圍內不得有“猥藝醜行”,就是說不能開娼館妓院,以保持教育環境。而一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為止的57年間江田島還確實是做到了這一點。至於到後來設施被美軍接收,飛燕流鶯從全日本和全世界各地雲集江田島,繁榮娼盛則是以後的事情了
和陸士不同,海兵的學生沒有先到部隊的做法,而且進校就是海軍一等軍曹。學制一開始是三年,從1927年開始延長到四年,然而隨著戰爭的擴大又逐漸減短,最後減到了兩年零四個月。畢業後的身份是少尉候補生分配到專門的練習艦隊,經過半年左右的遠洋航海和訓練以後任命為少尉軍官。
幾乎世界上所有的軍事學院都是訓練艱苦和管理嚴格的,對學生的要求都相當高。但陸士和海兵則嚴格得有點出奇,軍事院校喜歡給學生的在校成績排上名次來刺激學生的上進心,像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就曾經以所有功課ALL A的成績在西點軍校首席畢業。日本的陸士和海兵也是這樣,不同的是陸士和海兵的畢業成績基本上能左右畢業生們一輩子。
日本軍事院校對畢業生畢業成績的這種幾乎近似於變態的重視來源於明治初期日本軍隊組建時的實力構成。當時有“長州的陸軍,薩摩的海軍”這一說法,就是出兵支援朝廷倒幕的兩大主要力量長州藩(現在的山口縣一帶)和薩摩藩(現在的鹿兒島縣一帶)在明治年間掌握了陸軍和海軍。參加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主要陸軍軍人全部出身於長州,而海軍軍人則全是鹿兒島的。為了打破這種門閥制度,在陸士和海兵實行了“分數面前人人平等”的方針,目的是不拘一格選人才,消滅地方出身的山頭。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後來被列為日本軍事失敗原因之一的軍隊人事僵化,論資排輩,學歷至上這個缺點。
戰前日本的軍事教育體系(3)
陸士畢業生只有成績在前面20%的才有報考陸軍大學校的資格,也就是說位置在下面80%的畢業生不管他們今後的表現如何,一般也就只能停留在中佐上,極少數幸運兒能夠升上大佐,而將軍除了戰死以後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