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下人餐廳(第1/2 頁)
我意識到自己迷失了方向。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大約一刻鐘前,廚房的助手小男孩來叫我吃晚飯。那時我正忙於整理房間,便讓他先去。
當我整理完畢,準備去用餐時,我發現自己找不到路了。
儘管我一直認為自己對唐朝歷史頗有研究,對唐代建築也略知一二。
但當我走出房間,試圖沿著“福伯帶我來時的路線”返回時,我意識到,我可能記錯了路。
這條長廊的盡頭是前院,或者說是外院。
唐代建築通常如此,有的外院內還包含一個外院,有的則是一個純粹的內院結構。
韋老二的家屬於前者;外院被劃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是前廳(前廳本身也被分為兩部分,中間是廂房),後半部分是內院。
內院通常由前殿(或稱為正殿)、前殿兩側的廂房、後殿和長廊構成;韋老二的住所也不例外。
內院的外圍是外院,由廂房、廚房、洗手間(西閣)等其他設施組成。
我住在韋老二外院的廂房,實際上,整個外院的廂房都被用作僕人房或存放雜物的倉庫;內院的廂房則作為客房,供訪客使用,例如,韋豔豔就住在內院右側的廂房。
我站在長廊上,準備返回,走向對面的長廊時,遠遠地看到福伯從拐角處走來。
“福伯!”
他回頭,看到我跑過來:“怎麼了?”
“嗯,那個……”我跑到他面前,喘了口氣,說:“我剛剛準備去吃飯,但走錯了路。”
我確實有點餓了,也顧不得他是否會嘲笑我。
說起來有些尷尬,在廚房待了兩天,卻連廚房的位置都找不到。
福伯並沒有像我擔心的那樣嘲笑我,他理解地說:“哦,那我帶你去。”
我們沿著剛才來的長廊返回,經過了我的房間。
廚房位於外院的廂房內,與我的房間僅隔了一個廂房。
“下人餐廳”就在廚房後面的另一側:廚房的左側是柴房――原諒我暫時還分不清東西南北;右側則是僕人用餐的地方,也就是傳說中的員工餐廳。
原來它就在對面的廂房旁邊,我不禁感嘆自己的遲鈍。
我推開廚房的門,看到一個大約四十歲的女廚師在爐子前忙碌,小助手正端著一個大瓷盆往右邊走。
我踮起腳尖看了看,鍋裡煮的東西看起來很像秋葵。
現在的烹飪方法主要是煮、蒸、烤三種,炒菜要到宋代才出現。
水煮秋葵……我更喜歡涼拌秋葵。
在我神遊的時候,我不知不覺地跟著福伯走進了“下人餐廳”。
它與我想象的完全不同。
我原本以為,餐廳裡應該是大鍋飯、大鍋菜,大家隨便坐,整個地方亂哄哄的,像菜市場一樣。
但事實並非如此。
裡面有三張矮桌,左邊的桌子上坐著四個人,右邊的桌子上坐著五個,門邊的桌子上坐著三個人;他們都是正襟危坐。
大家基本上都在埋頭吃飯,偶爾有人交頭接耳,但交談聲音都很小。
每個桌子中間都有一大瓷盆水煮秋葵,盆裡有一個湯勺;旁邊是一個竹編的方形小筐,裡面放著巴掌大小的餅。
每個人面前都有一個碗,有的碗裡裝著水煮秋葵的湯,有的則是還在冒熱氣的白開水。
“來,過來洗手。”福伯走到我身後,我才注意到那裡還有一張矮桌;桌上擺放著碗筷,碗摞在竹筐裡,筷子放在與盛饅頭的小竹筐相似的方形竹筐裡;旁邊還有一個大粗瓷盆――就是那種粗糙的黃瓷,裡面空空如也,不知道用途。
桌子下面放著一個小粗瓷缸,缸頂上還飄著“半個葫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