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第2/4 頁)
相隨主公。”
是勳暗中嘆了口氣,心說這位諸葛子瑜雖然比不上仲達、伯濟,付之民政,我用得還算順手,想不到這就要閃人了,而且還是一去三年。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當然應該遵守啦,然而……究竟是哪個混蛋興出來守喪三年這種陋俗的?!
當然啦,不管心裡怎麼罵,既然知道自己攔不住……其實是不好攔,不敢攔,是勳也便只能說:“子瑜休慌,明晨啟程可也,吾亦將奉上奠儀。”諸葛瑾拜謝出門去了。
是勳正待返回寢室,突然諸葛瑾一轉身重入堂中,拱手道:“臣因感親喪,神思紊亂,忘卻一事,主公寬宥。”是勳問什麼事兒啊,你說吧。諸葛瑾皺著眉頭答道:“南陽傳信人言,劉牧遣軍北上新野,似有攻伐宛城之意,且……率軍之人非他,乃劉備也!”(未完待續。。)
第十三章、舍卿其誰
劉備是在六個月前,也即當年五月奉命南下聯合袁術,騷擾曹操後方的,但隨即便在廬江郡臨湖縣境內為太史慈、魏延所破,就此逃散無蹤。是勳很關注劉備的動向,一直琢磨,這傢伙究竟跑哪兒去了呢?他是會間道北上,返回袁營,還是渡過長江,去投孫策呢?
其間,自然也會想到,會不會跟原本的歷史上一樣,劉備奉袁紹命前往汝南,聯合劉闢、共都,旋為曹操所敗,就西躥去投了荊州劉表。不過每當這個時候,是勳都難免自嘲地一笑——所謂“歷史的慣性”,不至於那麼強吧……
誰知道啊,最終劉備竟然還是去投了劉表!蒼天哪,大地啊,這是什麼狗屁橋段啊!要是這麼寫穿越小說,會被讀者活活地罵死吧!
諸葛瑾沒有注意到是勳的表情,稟報完這個訊息,便主動退了出去。是勳跌坐在書案之後,目瞪口呆,半天不言不動——怎麼辦?歷史又將擺回原點嗎?難道三分鼎足,便是人力所難以扭轉的大勢嗎?
劉備……新野……新野距離襄陽也不甚遠,然後襄陽以西便是隆中……掐指一算,諸葛亮已經十八歲了,這就將將成年了呀,他會不會再落到劉備手裡去?這一旦“如魚得水”,便恐難以複製,曹家的統一程序可能會遭逢極大的挫折啊!
對了,諸葛瑾剛才說啥?他要扶著諸葛玄的靈柩返回故鄉琅邪郡陽都縣去?那麼理論上,諸葛亮、諸葛均也必須要跟著……為啥原本的歷史上沒有這一出呢?
在原本的歷史上,諸葛瑾先是避亂江東。大概還要晚幾年才被孫策的妹夫弘諮發掘出來。推薦給孫權——那得孫策死了以後——或許大江阻隔。故而訊息不通。因為在這條時間線上,他並非避亂,而是有目的地赴許都太學就讀,然後拜在是勳門下,跟隨前往河東,落腳點比較清晰,訊息也就方便傳遞。如此看來,歷史終究還是改變了。孔明就未必會再上劉備的賊船!
設無孔明,而劉表尚在,劉備還能蹦躂得起來嗎?自己又何必杞人憂天?!
是勳雖然這樣安慰著自己,但一顆心卻總也放不下來,籌思良久,終於呼喚從人:“取紙筆來。”他要給曹操寫信。
信中先通報了自己才得到的訊息,劉備屯駐新野,明顯要對宛城張繡不利,只恐劉表與袁紹暗中交通,欲從南線施壓。以減輕袁紹在北方的壓力。是勳建議曹操,首先。使黃射寫信給他爹、江夏太守黃祖,以籠絡之,並遣太史慈從東線威逼江夏,以牽制劉表;其次,趕緊派人去煽動長沙太守張羨起兵啊——我早就跟你提過這事兒了,怎麼就不見張羨發動呢?
寫完了信,連夜派快馬送至林慮軍中。從安邑經箕關而向河內,再到林慮,六、七百里地,快馬三日可達——只可惜沒有後世的八百里加急驛遞制度,否則估計用不了兩天。是勳掐著手指頭,計算著日程呢,果然,八日之後,他就接到了曹操的回信。
曹操在回信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