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5 頁)
訪紫臉老人的行徑,無奈如大海撈針,竟然連半點兒蹤影都摸不到,心中納悶異常。這日來到九江,誰備繞道而去太湖---看來現在只能是坐待夏觀風方面的訊息了。
他來到了甘棠湖,這甘棠湖是由廬山泉水注入而成,清風徐來,碧波漣漪,景色宜人。湖畔有一酒樓,名為“清風閣”。清風閣的屋頂是脊式建築,相當別緻,樑柱檁椽,高瓦飛簷,店面宏敞,髹漆一新。上官彤拾級登樓,靜悄悄的,店中連一個顧客都沒有。他揀了個臨窗的座位坐了,極目望去,煙月亭倒映水中。相傳這裡原為三國時東吳都督周瑜點將臺的舊址,中唐詩人白居易任江州司馬時建亭於其上,後人因為“琵琶行”一詩中有“別時茫茫江浸月”之句,遂題為“浸月亭”。到北宋熙寧年間,理學家周敦頤來九江講學,他兒子在修建該亭時,取“水頭山色薄籠煙”之意,更名為“煙月亭”。上官彤對酒樓瀏覽一番,那柱子上有一楹聯,宇字金光耀眼,聯曰:含遠山,吞長江,其西南諸峰,嶺壑優美,迭夕陽,迎素月,當春夏之交,草木際天。
上官彤不禁點頭讚賞:“適天時,合地利,寫得好,有氣魄!”他等了好長一段時間,卻不見有店小二前來招呼。
“偌大的一家酒樓,為何待客如此簡慢?”上官彤心中嘀咕,忍不住用手猛拍了一下桌子,這回才見一個小二模樣的人蹣跚而來。天南怪叟肅然地從座位上站起身來,用袖管拂桌撣椅,恭恭敬敬地把手一招說:“來來來,你老快請坐。”
這個突如其來的行動,倒把店小二鬧傻了眼,他呆立著,一時不知如何才好。但當他一注意到上官彤的形態,就鎮定下來了,眼露不屑地問:“客官登樓,想必是為飲酒而來吧?”
上官彤欠了欠身說:“老朽斗膽,敢問寶號是作何營生的?”
店小二頗有得意之色,他拇指一揚說:“方圓百里誰不知這裡是馳名的‘清風閣’酒樓?”
上官彤鼻子一哼說:“卻又來!既然開的是酒樓,還問我什麼來著?”
這下,店小二彷彿是憑胸捱了一拳,他嚥了口唾沫,說:“不瞞客官說,這裡開的雖然是酒樓,卻是從不賣酒的。”
上官彤說,“好一個開了酒樓不賣酒,你留著自己吃?不行,拿酒來!”
店小二不慌不忙地用手一指:“客官要好酒好菜也不難,請來看。”上官彤的目光隨店小二的手指望去,見東側牆上貼著一張上署“本店主人敬啟”的告白:開設“清風閣”酒樓的宗旨,是以武會友,廣結天下英雄豪傑。樓下正廳立一銅鼎,凡能舉起此鼎者,敬奉上等酒筵一席,另酬黃金百兩,待以上賓之禮。
上官彤一見,哈哈大笑:“啊哈,真如俗話所說,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這裡竟還有白吃白拿的好規矩。好來!我說小二,銅鼎在哪裡?前邊帶路。”他拎起竹筒,袖口一甩,催店小二動身。
這回小二倒真呆住了。這瘦骨嶙峋的老頭兒真是“牛吃瓦上草,風吹千斤石”,掉了下巴說大話!且看你怎麼來唱這出戏吧!他一聲:“老客官,隨我來!”把上官彤領到了樓下正廳。
上官彤一看,果然廳堂正中立著一尊銅鼎,估計約摸不下數百斤之重。他反剪雙手繞銅鼎走了兩圈兒,吁了口氣說:“好一隻大香爐,值錢嘞!”那小二差點兒笑出聲兒來,故意不去理他。
聽說有人來舉鼎的訊息不脛而走,一會兒,“清風閣”前已擠滿了觀看的人群。天南怪叟把竹筒往鼎中一放,雙手往上一舉一抖,破袖管迅速滑到肩胛處,露出兩條青筋暴起枯柴般的細胳膊。他攀到銅鼎高高翹起的右耳上,遠遠望去,好似螳螂揮舞前股搭在石臼上一般,頃刻店內店外爆發出一陣鬨笑。天南怪叟毫不為之所動,只見他繼續用勁扳著鼎耳狠命往下拉,幾乎連人都宕到了上面,但仍似蜻蜓撼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