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部分(第2/5 頁)
金星成功把週一到週日除去週六的收視率第一都收入囊中,當然總收視率第一還是《我們結婚了》。配合《白色巨塔》的播出,從九月開始,娛樂圈似乎每天都有新聞出現在市民們面前,大家也都樂此不疲的討論著或是綜藝或是電視劇的內容。娛樂舒緩著經濟下行壓力之下,大家緊繃的神經。同樣促使著更多資金投入到娛樂圈之中,光是電視臺宣佈十一月到一月之間要新開的節目就多大十一個。而跟風《白色巨塔》的職業劇,目前在拍的就有兩個。
電視劇市場有一個可米睿智足矣,臺北的市場規模太小了,還有其他型別劇補檔。即便是賣海外,電視劇的特性也限制著大規模輸出。一年一部,最多兩部熱播劇就已經是極限。但綜藝市場不同,追求快樂是人類的天性,消磨時間只是一部分的特權。所以綜藝註定是會有比電視劇更大的市場規模跟消費群體,而在綜藝上想要往內地出售的難度也更大。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銷售模式,電視劇可以用引進的方式,綜藝就不行。
因為紛繁複雜的原因,內地引入綜藝有嚴格的審查制度。當然從審查機構的角度看,綜藝是最接地氣,受眾面最廣的電視節目,嚴格的審查有助於去蕪存菁。不過這一刀下來,可是從來就沒綜藝能過審。這就逼得各製作方為了防止被山寨,就得上門合作。而在這方面做得最好的,無疑是韓國人了,鄉村包圍城市的戰術用的特別好。在韓國優良製作的節目,透過韓流,先在除內地之外的亞太地區廣為傳播。形成慣性勢頭,這才進軍已經被字幕組安利過的內地市場。讓有權利去製作的傳媒集團知道,我們的節目是有極強消費市場的。
好了,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買我的版權也好,合作開發也好,這是一項雙贏的商業活動。合同簽完,你再敢盜版名聲就臭到家了,所以就得跟著作權方乖乖合作。ok,這時候製作方就可以派出自己的製作團隊去內地製作披著中方製作外衣的綜藝了。
這一套東西,杜翰文自然很明白。其實就是照著韓國人未來成熟的合作方式,加一些改進而已。不過這套東西最關鍵的真不是方式,而是內容。娛樂是靠內容取勝的,好的內容加上運營才是賣座。而培養起一個類似現在偶像劇市場的臺北綜藝市場,難道只會更高。當然,相比起在內地搞這一套,難度又降低了不少。不然杜翰文才不會費工費時的走神思考這些問題,有利可圖的東西,自己只要給大家找出一條路來,那幫人都會順著走。到時候,只要養護好路,收過路費就賺到手抽筋了。
偶像劇是這樣,綜藝其實本質上也是這樣,只不過綜藝需要更豐富的節目資源。杜翰文腦袋裡最多的可就是綜藝資源,想想光是寶寶系列,花樣爺奶系列,爸爸媽媽系列,單身、夫妻系列,上學上班系列。更別提還有跑男,無挑這種大殺器。開始幹吧,葉心如,哥的點子多的讓你驚慌失措。(未完待續。)
第四百二十六章 深夜密會
“大學都沒畢業的人,的確是適合再去高中進修一下。”張均甯聽完杜翰文的新節目企劃,笑的合不攏嘴。
“輟學才是王道啊,你看比爾蓋茨是輟學的吧。”杜翰文恬不知恥的說著,張均甯鄙視的撇了杜翰文一眼,把茶遞過去,“你就這樣宣傳正能量就對了,收視率肯定高。”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啊,不一振夫綱,不知道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杜翰文虛張聲勢。
張均甯湊上臉,指著臉頰,“動動我試試?”
敢動一根汗毛嗎,杜翰文立馬換上媚笑,“開玩笑,誰敢動我老婆一根汗毛,我跟他拼命。”
“那你把你自己閹了。”張均甯看啞口無言的杜翰文,樂的不行,“那個節目還有誰要去上學啊。”
“老婆大人覺得吳其隆怎麼樣,計劃是這樣的,有新生代,有中生代,正當紅,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