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5 頁)
關外戰事正緊,望著猛然間在街上賓士的這一隊剽悍自信、戎裝齊整的軍人,老鄉們驚訝的目光說明他們低落的情緒是何等的敏感。多年來他們見到從前線回來的軍人形象,不是殘肢斷腿、神情痿靡,就是衣衫襤褸,像一些街頭乞丐。難道2月的寧遠大捷靠譜?如果說,寧遠取得大捷,那麼與寧遠相隔不遠的覺華島被韃子殺了七千多軍民,損失財物無算,又作何解釋?在這遠離京城的最南端,有關大明王朝皇帝種種昏庸無能的傳言毫無禁忌地在人們口中相傳,發洩著對朝廷的不滿。作為與大西南諸省水陸交通的樞紐,柳州感受到的訊息,常常遠比內陸繁華的大都市更為靈通暢達。什麼樣的資訊都有,而柳州人未必照單全收。他們有自己的是非判斷標準。自明朝太祖恢復漢人江山、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以來,大江南北都流行以北京為準的官話,所以外省人來到柳州,也不難與當地人溝通。
天啟二年,時任兵部僉事的袁崇煥,回到祖籍老家廣西藤縣。廣西子弟驍勇善戰,這一點格外讓袁崇煥看重。他到諸多州縣鼓動、遊說廣西子弟,介紹關外形勢,宣傳他的平遼方略,很多熱血男兒認定了他們心目中的英雄,便義無反顧地報名充軍,遠赴遼東戰場。孟岱年和他的師兄弟和徒兒們就是那年去的關外。國家有難,匹夫有責,作為龍城派掌門的他,孟岱年幾乎席捲走了龍城派的全部,幾百個好兄弟一去五年未回。而且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埋骨遼東,永遠不能回來了。柳州從此少了龍城派,三派鼎立,變成二派爭鋒,致使百步拳和雕龍幫的爭鬥完全浮出水面,打敗了崔盛公的吳育奇倒是從此變得低調,雲遊天下,要麼深居簡出,大有退出江湖的意思,可也沒有見其金盆洗手。
卻說遼東戰場有了孟岱年這樣兇悍、善戰的廣西子弟為朝廷搏殺,可也是苦撐戰局,因為皇上昏聵無能,魏忠賢把持朝政,對主掌戰事的各級文武官員稍有差失,非貶即殺,大敵當前,這無異於自毀長城。戰局於明王朝越來越糟,戰無不敗,2月的寧遠大捷傳回廣西,老鄉們將信將疑,直到柳州知府叫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才見柳州城裡有了生氣。這掛上的燈籠,一直就沒有取下來,任憑風雨吹打,可見官府內部的看法也不統一,直到八月中秋臨近,大家更懶得摘下了,索性湊合過中秋了。家家都有子弟在關外拼殺、丟命,搞得人心酸楚,哪裡有心思過節呢。於是,一個黑色的笑話在柳州不脛而走。中秋,中秋,是一個大捷(節)呢,官府不讓我們張燈慶祝,那還算是是官府嘛。二月的大捷,被混說成是八月的中秋大節,可見百姓對朝廷的失望,已到了何等的程度。
跑過長長的小街,孟岱年一行人打馬拐進了一條深深的巷子,所到之處,皆是大紅燈籠高高掛,這陣勢有點特別,而且來得較往年早了一點。孟岱年驚詫不已,向後一擺手,勒馬停下來,剛好一年輕人走過去了。
孟岱年向身後的親隨揮揮手勢:“快把那年輕人帶回來,我要問個明白。”
一親隨滾鞍下馬,朝年輕人撲去。
“別去了。”孟岱年吼了一聲,因為他看清那年輕人衣袖和後背上描的八卦太極圖。“我不想與算命先生打交道。”
親兵進也不是,退也不是。那年輕人準是聽見了孟岱年的話,反而轉身向孟岱年走來。他來到孟岱年的身前,仔細端詳了一下孟岱年的相貌。“如果我說的情況是正確的話,軍爺,請讓我說下去。你是本城的人,儘管你講的是官話。你們從關外回來,看來二月的寧遠大捷所言非虛。還想聽我嘮叨下去嗎?”他問,絲毫沒有怯意。
“講吓去。”孟岱年望著年輕人來了興趣。“你明白我想問你什麼事情嗎”
“當然明白。你不過是對這沿街的大紅燈籠感到疑惑不解。”年輕人說。“如果說是為中秋節而掛,時間還早了一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