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5 頁)
兵見我們越過他們的線,對我們走過似乎毫不注意”。距城數公里,他們已越過雙方商定部隊應當停住紮營之處。
第十二章 俘酋危機(4)
然而一位職銜較高的官員前來,想跟巴夏禮說話。此人稱,他曾是新河炮臺守將,自被聯軍攻佔後便失寵降級。這位敗將很想親自與勝者握手問好!巴夏禮讓他一同見了資格最老的沃克上校。這個清軍將官,果真是個和藹可親的貴族!
約十點半鐘,聯軍談判代表團抵達通州,受到有關官員熱忱迎接。許多市民爭先恐後地湧上街頭,毫無敵意。代表團住處安排在一座寺廟裡。
巴夏禮和羅亨利與朝廷欽差大臣會談。先後持續七個來小時。羅亨利向怡親王通報和約草案,轉交額爾金的快件;函中宣佈條約一旦在北京批准,額氏將向中國皇帝呈遞英國女王的親筆信。面對這一新的要求,全權大臣驚訝加抗議。英方代表意想不到的是,對方提出有關困難,只要不放棄英使向皇上呈遞國書的要求,便拒絕條約達成前進行深入談判。巴夏禮白費勁解釋,說這個要求僅供商討,額爾金並未當作“必要條件”,可無濟於事。英方代表震驚的是,對方口氣突然變得敵對。巴夏禮連忙重申,把國書問題放到以後再說。欽差大臣顯得也作讓步。聯軍駐紮營地和軍需給養等問題擺到談判桌上。協議終於達成。雙方商定將發表一份宣告,安民告示:中國皇帝與英法兩國君王剛剛達成和平協議。拉否例認為,“外交上,和平已經獲得,只待正式簽字”。
法方代表做法更為簡單,巴斯塔向怡親王轉交葛羅特使的信件。他形容這位親王對身邊人舉止高傲,“習慣於發號施令,或更多系惟上是從。樣子極顯嚴厲但不乏儒雅”。怡親王表示準備簽署和約。鑑於巴斯塔問親王是否擁有全權,親王斷然回答,決不欺詐,擁有比其他所有全權代表更高的權威,他簽字即皇上簽字。
經過整個白天的談判,各自都認為全部困難現已掃平。共進晚宴。恆祺前來,禮節性拜訪。大家較早入睡。商定沃克上校、湯姆遜、巴夏禮和羅亨利由六個龍騎兵和三個錫克兵護送次日凌晨動身,回到駐紮在擬安營處的大部隊。巴羅兩人向主帥彙報後,又返回去為特使住處選址。而諾曼、鮑拜和安德森中尉則,決定與十八個錫克騎兵留在城裡,並去“踅摸點小擺設”,即到古董店購一些收藏品。
巴斯塔寧肯次日一大清早就離開,會同美理登、奧斯曼、沙努安上尉及兩個北非騎兵一起上路。夜裡,美理登帶來的那個中國秀才受到衙門雜役的威嚇。兩位會計軍官阿代爾和加熱、洛圖爾伯爵以及外交官的僕人和馬伕,全都願意留在城內。
9月18日
清晨五時許,英法聯軍離開碼頭村露營地,前去張家灣前中方應允的地點駐紮。英軍走在前頭,行進中與一小隊清軍馬隊不期而遇;這隊清兵駐守一個大農場,聞風而逃。稍遠之久,可見一批加強營騎兵步兵,高舉各色戰旗。出於謹慎,格蘭特將軍下令把輜重行李扔下,集中到清兵撤空的那個農莊裡。
在城中過夜的英法軍官和外交官應與安營指定地點的部隊會合。自昨夜以來,當地的情景大有改變。到處清軍部隊正在移動,和他們朝同一方向前進。從此,盡是清軍遍佈農村;步兵沿馬路部署,而騎兵甚至朝聯軍應安營的地帶調動,構成弧形包抄陣勢。
舉著談判旗(白色)的兩個分隊,在返回大營路上,猜出某種事態正在醞釀之中。他們認為,定有伏擊。務必儘快報告將帥們,但是這得穿過敵方防線。沙努安上尉要強行透過。相反巴夏禮決、決定回到通州,即把危險情況通知未離開的人,也要向怡親王說明情況。他由龍騎兵菲普和舉談判旗的錫克兵陪同。而羅亨利則快馬加鞭,去通知格蘭特將軍,並要求大軍停止前進,以等弄清發生什麼情況。至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