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部分(第2/4 頁)
老者呆坐半晌,才緩緩回過神來,端正身姿,雙手勾動琴絃,琴聲綿軟悠長,聽得片刻,原來是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老者起始琴音平和,聲調悲涼,正是《胡笳十八拍》悲嗆憂傷的曲調,過的一陣,琴音漸高,聲調加快,曲調中金石之音大振,“錚、錚、錚”,連響數聲,隱隱帶出胸藏百萬雄兵,衝鋒陷陣,殺敵奪關之勢,與《胡笳十八拍》蒼涼的氛圍大相徑庭。又過得一陣,琴音又慢慢平和了下來,嫋嫋餘音,又回到了蒼涼悲嗆的曲調上,偶爾琴音高揚一下,又似內心不平,悲憤莫名。餘音繞樑,真讓人忍不住為撫琴人哀嘆。
過了半個時辰,琴音慢慢低緩了下來,終於細不可聞,停了下來。許久,撫琴老者雙手仍按在琴絃上,似乎還是沉浸在剛才的琴音之中。
終於,老者站起身來,來到一旁的書桌前,書桌上整整齊齊的擺著好幾排書籍,書籍前邊又放著一摞厚厚的奏摺,桌上正中間攤開一份奏摺,正是早已呈獻給皇上,卻被置若罔聞,束之高閣的《美芹十論》。
老者緩緩翻開一頁,輕輕的逐字讀道:“南北有定勢,吳楚之脆弱不足以爭衡於中原。”又讀道:“兩敵相持,無以得其情則疑,疑故易駭,駭而應之必不能詳;有以得其情則定,定故不可惑,不可惑而聽彼之自擾,則權常在我而敵實受其弊矣……”
讀著讀著,老者不禁聲聲淚下,老淚縱橫,恨聲道:“周必達小兒,爾等一眾信口雌黃的小廝,只恨聖上不辨忠奸,不明老臣良苦用心啊!”
這時,一陣淒涼悠長的二胡聲從遠處的深巷中傳來,伴隨著二胡樂聲的是一聲聲蒼老嘶啞的歌聲,只聽歌聲唱到:“神劍之軀,英雄之名。伴君如伴虎,歸家三生幸,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天子坐龍庭,文武命歸陰……”
老者聽的真切,心想:“如今雖說是朝廷殘喘,但也算是太平之世,是誰這麼大膽,敢如此毀謗朝廷。”但轉念又一想,現在自己雖滿腹經綸,一心捨身報效天子,但不也遭小人陷害,離廟堂越來越遠嗎,長嘆一聲,也不去理會。
想罷,長身而起,從牆壁上摘下一把巨大的寶劍來,“錚”的一聲,一道白光射出,寶劍出鞘,聲似龍吟,老者也清嘯一聲,一個箭步,躍到屋外院中,對著月光,獨自舞起劍來。
這位老者正是當今名士辛棄疾,這一年,他已年過古稀,歸隱上饒已經多年,其時,宋寧宗即位,距離北宋滅亡已經七十多年了。
而這裡正是上饒鉛山,辛棄疾來到這裡斷斷續續已經二十五個年頭了。
辛棄疾兩年前受命於戍守京口,擔任鎮江知府,花甲之年,隻身一人來到鎮江,陪他而來的只有手中這一把長劍,這把長劍得來的過程也非常奇怪,有一天,他獨自來到京口北固亭散心,登高眺望,懷古憶昔。
可是,就在他不勝唏噓之餘,準備下山回府的時候,卻出了件怪事兒。
當時天色卻突然大變,不知哪兒來的陣陣陰風颳了起來,吹來了一團團烏雲遮的白日如同黃昏一般,江水不停的翻起大浪,在烏雲的掩映下一片赤紅,風浪一陣接著一陣,越來越大,最後江水不停的翻起丈許高猶如高牆一般的巨浪,巨浪拍在岸邊礁石上,好似鬼哭神嚎一般。
又是一個巨浪打來,巨浪裡黑芒點點,閃電一般朝著辛棄疾襲來。
辛棄疾也是劍術名家,神念一動,已知這點黑芒大不尋常,黑芒尚在數十丈外,一股血腥之氣已到身前,逼到自己呼吸都為之窒息,中之慾嘔,自己的神念也被大團的血腥氣圍住,再也無法感知身外。辛棄疾護身飛劍就在背後,劍隨意動,飛劍寒光一閃,已擋在身前,轉身迎向黑芒,哪知飛劍剛擋住自己身前,就被一團黑氣裹住,不得前行,隨即黑芒已到近前,辛棄疾此時才看得清楚,原來是一把長不過尺許,刀身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