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著順眼,你得笑臉相迎,對方讓你看著就煩,也必須笑臉相迎,要不你店裡三天兩頭打架,晚上再被別人砸個玻璃潑個大糞什麼的,你還怎麼做買賣啊,損失的是自己,光顧著脾氣痛快不成。
漁具店第一天開業,客人不多,買東西的只有高胖子帶來的兩個老頭,但是洪濤的收穫還不錯,營業額整整1000塊,差不多頂上這個月所有成本的三分之一了,主要後面29天裡能賣出2000的流水,洪濤的漁具店就可以維持下去,再多就是賺的錢了。
雖說剛一天,還看不出往後的發展趨勢來,但是洪濤的信心更足了,釣魚人對某種釣具或者釣餌的判定,一般來自兩個方面。一是那些廠家的廣告,比如釣魚雜誌上的介紹,各種釣魚比賽的贊助等等,這方面洪濤暫時不具備條件,而且就算有條件他也不打算弄,因為這些魚餌目前還是手工生產,根本沒那麼大的量,不值當去搞那種純商業化經營。
另一個渠道就是口口相傳,釣魚人沒有一個人找個沒人的水面自娛自樂的,不是不想,而是běi ;jīng周邊就沒這個環境。走到哪裡環境可以變、魚種可以變,唯一不變的就是人,到哪兒都有人,想清靜那隻能是相對而言。所以每個釣魚人都是一部活廣告,只要他附近的釣魚人看到了他釣魚的成績,必定會過來詢問。
洪濤目前就打算用這種手段來宣傳自己的魚餌,而且還不用全běi ;jīng釣魚人都知道,只要有一小部分人知道,就完全能夠維持這個小漁具店的正常運轉了,洪濤開這個漁具店一方面是為了生存,另一方面還是因為喜好,能在漁具店裡接觸更多的釣魚人,接觸更多的釣場、釣技的資訊。
不過光靠著高胖子的關係來給魚餌進行宣傳,稍微慢了點,而且覆蓋面也稍微窄了點,因為那些老幹部大多有固定的地點釣魚,而且他們接觸的普通釣魚者也不多,全是單位裡面的老同事一起玩。為了加大宣傳力度,洪濤決定親自出馬,到附近的那些收費魚坑裡去現身說法,又能過過釣魚癮,又可以把魚餌的名聲再擴大擴大。
按照洪濤的計劃,他打算先從西海的收費釣場開始,這裡距離後海很近,就隔著一條馬路,在後海西側,全國著名的外傷骨科醫院就在西海的北岸,叫做“積水潭醫院”,因為西海又名積水潭。běi ;jīng有名的“藍蓮花酒吧”也在西海的東岸,就是這家酒吧的開業,才引領了後海酒吧成群的風尚,不過這要等2年。
西海的面積在三海之中最小,大概呈一個四方形,北側緊靠北二環路,西側是新街口大街,南邊是積水唐醫院,東邊是德勝門內大街,四周都是居民住宅,只有在西北角有一個小土山,上面有一個小廟和一家名滿běi ;jīng的餐廳:山釜餐廳。
這家餐廳在běi ;jīng有名,並不是因為它是老字號,也不是因為它的菜式特別出名,而是因為它的小費水平很高。在80年代中後期,běi ;jīng的餐飲界有著名的“三刀一斧”,說的就是4家最貴的餐廳,其中三刀指的是:明珠海鮮、大三元酒家、肥牛海鮮,一斧指的就是這個山釜餐廳,因為這些地方的小費在當時的běi ;jīng已經算天價了,所以老百姓用三刀一斧來形容上它們這裡吃飯,就像被刀斧宰一樣心疼。
當然了,在那個年代,1萬個běi ;jīng人裡有9999個是去不了這些地方的,那是改革開放的初期,有錢人大多都是最先下海的那部分人和從南方沿海開放地區來的商人們,就連zhèng ;fǔ公款消費也還都沒有大面積興起,官員們也都和老百姓一樣騎著腳踏車上下班呢,唉,比較純真的年代啊。。。此處作者省略10萬的感概!
就是這個積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