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第1/2 頁)
這個年代的百姓都很樸實,也最是知道感恩。
老百姓是最實在的,只要父母官能給他們一條活路,他們就會感激你。
現在周尚要走,百姓都自發前來送禮。
周尚心中感慨,為官一任,能得到百姓的擁戴,卻也值了。
民為國之本,道理誰都懂。
然而真正能以民為本的官員,整個大漢朝廷又能有幾個?
若天下官員都能言行如一,與民為善,這天下又豈會災禍不斷,匪亂叢生。
周尚沒有下馬車,而是吩咐一聲,車夫立刻揮鞭策馬,加快了馬車速度,在百姓的夾道歡送下奮蹄疾奔,很快就消失在官道上。
喬府。
管家匆匆奔進內院書房,對喬玄道:&ldo;老爺,周大人走了!&rdo;
喬玄嘆息一聲,揮揮手,待管家退下後,才喟然對一旁的蔡邕道:&ldo;走了也好,周元憬有輔國之才,卻在皖縣做了八年縣令,天子昏昧,才不上舉,實乃禍亂之兆啊!&rdo;
蔡邕道:&ldo;大人何不上書朝廷,勸諫天子任用賢能,以息民怨。&rdo;
喬玄索然道:&ldo;若是天子能納忠言,吾又豈會辭官歸鄉。如今朝廷官以財捐,周尚被朝廷罷官回舒縣,若是來個捐官所得的縣令,苦的還是皖縣數萬百姓吶。&rdo;
蔡邕也嘆息一聲,默然不語。
喬玄又道:&ldo;周堅此子吾這些年觀之,本以為其頗有武略才幹,日後必成大器,不想竟是附權之輩,為求仕官,居然攀附權閹,吾閱人無數,到是看走眼了。&rdo;
蔡邕卻愁眉苦臉地道:&ldo;此子才思敏捷,又有過人武勇,本有大好前途,不想如今卻誤入歧途,只是琰兒對其頗有情意,這可如何是好。&rdo;
喬玄面露笑容,道:&ldo;琰兒聰穎好學,文才出眾,是得擇一佳婿,方是良配。&rdo;
蔡邕忙客氣幾句,眼裡的贊同卻流露了出來。
冬十二月,寒風肆虐,霜降中原。
周堅剛剛視察完安置的上萬流民,又馬不停蹄地趕往下一處鄉亭。
今天的冬天格外冷,前幾天下了一場大雪,許多貧苦百姓和安置的流民屋舍漏風,缺衣少物,已經有人凍死在凜冽的寒風之中。
更嚴重的是,秋上中原地區大悍,許多地方秋糧顆粒無收,糧食嚴重短缺。
許多百姓連自家的口糧都不夠,還要給朝廷繳納沉重的賦稅,幾乎快沒有了活路。
其實朝廷的賦稅並不重,漢末吏治,百姓之所以負擔沉重,是因為中間有地主豪強的無度盤剝,真正上交給朝廷的賦稅,其實並沒有多少。
好在周堅早有準備,早在初夏,就安排人從周邊各郡縣收購了數萬斛小麥。
周堅憐憫窮苦百姓,接連半月奔東走西,安排官府救濟百姓流民。
不過,萬斛小麥並不足以讓上萬流民和數以千計的窮苦百姓度過這個寒冷的冬天。
西屯鄉,陽安亭。
周堅帶著典韋、陳方、蔣欽及縣丞成康、縣尉王全七八名縣府吏從,行色匆匆地趕到亭舍時,亭長聞報連忙匆匆迎了出來,大禮參拜,&ldo;下吏參見大人。&rdo;
周堅跳下馬,隨手將韁繩甩到身邊的小吏手中,大步流星地進了亭舍,問道:&ldo;亭裡缺糧的百姓有多少戶,合多少口,需要多少糧食衣物?&rdo;
亭長忙答道:&ldo;回大人,亭裡缺糧的有六十戶,合兩百五十六口。&rdo;
周堅問成康,&ldo;要多少糧食能渡過這個冬天?&rdo;
成康飛快地計算了下,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