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熄燈後】讀書(第1/3 頁)
“唔,原來如此。”
蘇文合上手裡的《真實之夢·基於榮格心理學的夢境例項分析》。
端起桌上的水杯稍微抿了一口。
剛剛經過40分鐘的閱讀,他大致明白了這本書的內容,以及副院長的關注點。
這本書的編寫風格,明顯分為4個階段拼湊而成。
第一階段
作者楊志剛自稱發現了一個奇特的,關於孩子的夢境的特例現象。
參與課題研究的孩子,某天突然做了一個奇怪的,關於自家陽臺的夢。
原本他以為那只是孩子天真的幻想,但隨著一通檢查做下來,他發現,那並不是孩子為了引起大人注意而胡說的東西。
簡而言之,人通常是不會記得自己做過的夢的細節,但那孩子不一樣。
她記得十分清楚,不論是其中有幾棵盆栽、地上有多少塊磚,每次問她的時候,
她都沒有錯漏的回答了出來。
如果只是編造的,一個孩子是不可能在那種無關緊要的事情上記得那麼清楚。
不僅如此,經過一段時間的後續研究後。
他發現這孩子不時還會再度夢到那個和她家陽臺差不多的地方。
並且隨著更多次夢到那裡,她慢慢開始能接觸到更多夢境範圍了。
她先是在夢裡開啟了陽臺閣樓的門。
再之後是連線著陽臺的臥室...再之後是整間屋子。
而令楊志剛驚訝的地方在於。
陽臺的那個閣樓,平時是用鎖給鎖上的。
按道理來說,那孩子不可能知道閣樓裡面放著什麼。
但她偏偏準確的說出了閣樓裡收藏的廢舊收音機、媽媽的鞋盒、一些裝修時留下的瓷磚。
他意識到,那孩子口中所說的,關於夢境的存在,有可能是一種觸及了人類集體潛意識研究的重要課題。
第二階段
關於這項特殊夢境個例的深入研究。
最初那孩子發現自己被困在一個沒有人的陽臺上。
玻璃門也打不開的時候,也是哭過很長時間。
甚至這種害怕被困在陽臺,被困在無人的小區域的情緒也被帶到了現實,也因此讓她的家人發現了這種異常狀況。
經過一段時間的心理輔導後,這孩子稍微適應了一個人在夢境世界的獨處。
當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她發現自己可以進到屋子裡,雖然家裡沒有人。
但相較於小小的陽臺,總還是要安心一些。
“她說那邊和這邊的家不太一樣?
更老,更舊,玩具上也散發著不好聞的氣味。”
記載這部分內容和分析的時候,顯然作者對於這一特殊的夢境案例,有所好奇。
如果是這家人的集體潛意識構築成一個夢境的話。
夢境中的物件應該和現實保持一致才對。
有差異的不僅是屋子裡的一些東西。
根據那孩子所講。
在窗子外面,是一陣濃厚的看不清其他東西的迷霧。
作者不太確定這個夢境最終是否會擴大到外部世界。
從中間部分的內容來看。
蘇文能明顯看出楊志剛在此時的內心糾結。
是暫停研究,把孩子治好,還是繼續觀察...
這種從未有過發現的個例,實在太過少見。
要不要放任這種狀態繼續延續下去,顯然他選擇了後者。
當然也不排除他嘗試過對孩子進行治療,但治療並不成功。
總之,書籍部分來到了第三段。
這部分內容是最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