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失落的國寶(第1/4 頁)
“我知道,《聖經》的故事就是從《永樂大典》翻譯過去的。”
“沒錯,是亞里士多德翻譯的。”
“沒有《永樂大典》,瓦特就發明不了蒸汽機。”
“對,沒有《永樂大典》牛頓就發現不了相對論!”
“聽說牛頓就是崇禎的兒子,原名叫朱慈燉。”
“等會兒……發現相對論的不是愛因斯坦嗎?”
《永樂大典》四個字算是勾起了寶友們的討論欲,大家瘋狂摳彈幕。
何仁人都傻了,他知道寶友們在玩梗,可不是每個人都知道這些是假的,萬一有人信了,那就不好了。
所以何仁連忙解釋道,“大家還是別玩梗了,《永樂大典》確實牛逼,但沒有你們說的那麼牛逼,什麼相對論、蒸汽機都發明不了,還有說光刻機的……你們差不多得了。”
大部分寶友都哈哈大笑,也不是他們喜歡玩梗,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人跳出來把這些謠言重新傳播一遍,很多不明真相的人就會上當……
“有寶友問,《永樂大典》到底是什麼書籍,正好,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在一片王八蛋編彈幕的罵聲中,何仁慢慢開口,表情也變得凝重,“《永樂大典》成書於明永樂六年,正文一共卷,另有60卷目錄,共卷,分裝成冊,字數3.7億。”
“《永樂大典》是全世界公認的,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輯錄了從先秦到明代所有的書籍,包括經、史、子、集和農業、手工業、醫學、科技以及戲曲、小說、占卜等內容,包羅永珍,無所不含。只要你能想到的,幾乎都能在《永樂大典》裡面找到。”
何仁此話一出,寶友們都懵了。
其實很多人只是聽說過《永樂大典》的名字,並不清楚它的內容,現在聽何仁說3.7億字,人都傻了。
張諾趁機問道,“你剛才說《永樂大典》,這不是《文獻大成》嗎?”
何仁笑道,“《文獻大成》就是《永樂大典》的初版。永樂元年,朱棣想要編纂一部能名留青史,造福萬達的大型類書,於是命內閣首輔解縉主持編纂。解縉召集了一百餘人,耗時一年,編成《文獻大成》獻於朱棣,誰知朱棣十分不滿。”
“他為什麼不滿?”
“因為內容太少了,朱棣當時的聖旨是‘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解縉沒能領悟到朱棣的心思,於是就靠邊站了。”
“朱棣又命少師姚廣孝主持編纂,這次姚廣孝前後召集了三千餘人,耗時五年,才有了這部鴻篇鉅製。朱棣非常高興,親自作序並賜名《永樂大典》。”
張諾又問道,“那這十三本《文獻大成》其實不是《永樂大典》?”
“也不能這麼說。姚廣孝沒有把《文獻大成》推翻,而是在基礎上重新編纂,所以說這十三本《文獻大成》很有可能就是《永樂大典》的其中一部分。”
“應該可以確認,《文獻大成》就是《永樂大典》。”
就在這個時候,米老突然揚了揚手中的一本《文獻大成》,說了這麼一段話。
何仁十分震驚,“米老,當真?”
米老點點頭,“起碼這本的內容和《永樂大典》其中一本一模一樣,我在國家圖書館看過《永樂大典》的高畫質影像資料庫,可以確認。”
何仁這邊還在震驚,寶友們已經看不懂了,“怎麼還能有兩本一模一樣的?”
何仁只好解釋道,“剛才已經說了,《文獻大成》的初版,有兩本一模一樣的很正常。而且真正的《永樂大典》其實也有兩個版本,分別叫正本和副本。”
“正本就是朱棣親自作序的那套,不過這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