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都戴深度的近視眼鏡,躬其腰而喘其氣,還成啥戰鬥部隊哉。尤其是,無兵可用,問題還小,久而久之,恐怕無民可用矣。
然而,身體的斲喪還不算致命傷,致命傷的是心理上、性格上的斲喪。在聯考制度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大家完全重蹈封建時代科舉制度的覆轍。知識支離破碎,不但喪失了組織能力,也喪失了思考能力。聯考像一個框框,學生老爺只好把自己血肉之體,用刀削的合乎那個框框。只要透過聯考,其他任何犧牲都在所不惜。夫課本的內容每年都是一樣的,可是聯考的試題卻不能一樣,考試官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看誰出的題能難住考生,誰就是高手。科舉時不得不把四書的句子,片片割裂,連“學而”都成了作文題目,其他的花樣更層出不窮。而今聯考竟然有“張岱何時遊湖”的選擇題,真不知道這種知識算哪門知識?對一個研究電機的小子,有啥必要?然而學生老爺卻不得不辛辛苦苦,猛記這種雞毛蒜皮。這些雞毛蒜皮在學生老爺腦袋中長年累月地累積,結果仍是雞毛蒜皮──一大堆毫無意義的雞毛蒜皮。柏楊先生有位朋友的兒子,當他的老孃在客廳裡被掃帚絆倒在地,爬不起來時,兒子老爺連頭都不抬,任憑老孃哀叫。並非他不孝,而是父母曾有嚴令,聯考第一,死人第二。幸虧老爹回來得早,才救回老婆一命。這種性格上的斲喪,對社會的影響,更遠超過知識上的雞毛蒜皮。
聯考必須改變(2)
嗟夫,聯考正無情地摧殘知識和人性,清王朝徐靈貽先生曾有詩詠科舉曰:
“讀書人,最不濟。爛八股,一堆泥。原來只為求才計,誰知道變成了坑人技。三句承題,兩句破題,搖頭擺尾,便認為是聖門高第。可知道三傳四史,是何等文章?漢高唐宗,是哪朝皇帝?案頭放,高頭講章(現代則是模擬試題矣),書店買,新科利器(這類參考書,現代書店可多啦)。讀得來肩背高低,口角噓唏。甘蔗渣兒,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負光陰,白日昏迷。就教他騙得了官,也是小民跟國家(原文是“百姓朝廷”)的晦氣。”
這正是聯考制度下學生老爺的畫像,嗟夫。
時到如今,聯考即令不能完全取消,也應改變。報上說,今年(一九八○)的國文科,將減少選擇性測驗試題,提高作文分數。這是一個覺醒,不過這種點點滴滴的改變,無濟於事。科舉制度實質上是統制思想的工具,假定一位考生在作文中批評孔丘先生,即令有其深度,而又行文如流水,他能考取乎哉。我老人家敢跟你賭一雙破襪子,所作出的文仍是“爛八股,一堆泥”。學生老爺只要多讀幾篇模擬文,就足夠矣。通順固然通順,而且八面周到,但沒自己的思想,沒有自己的感情,只是模擬試題一大抄。
我們建議的是──
一曰:學生老爺的志願,鐵定的限制只能填兩個,考不上就蕩掉。幾十個幾百個志願不叫志願,只叫吃豆腐。應以係為一單元,僅在該系的考生中,挑分數高的錄取。張三先生第一志願是AB系考了第一名一百分,他就考取啦。李四先生在第一志願的CD系落了第,他就是一千分,也請他家裡墩。不用分數去鼓勵投機,第一志願有權比第七###志願優先。
二曰:文科不必考物理化學,但他的中文必需超過九十分(如果他考英文系,英文也得超過九十分)。理科不必考歷史地理,但他的數學之類必需超過九十分。依此類推,學生老爺有權就他的興趣,單線發展。通才不可多得,而且這種支離破碎,一知半解的通才,不過一罐漿糊。如果說文科學生的物理化學知識也很重要呀,理科學生的歷史地理知識也很重要呀,怪啦,啥不重要?結婚生子更重要,難道也要考戀愛學乎哉。
三曰:獎勵私人大量創辦大專學堂或職業學堂,教育官別再東挑西剔,給人為難。聽說現在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