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5 頁)
個月吃不到油水也不怕,但是萬萬不能缺少了鹽,沒鹽吃就會沒力氣,打不了仗,因此影片裡的老鄉們都會想盡辦法,冒著生命危險把鹽或者鹹菜給山裡的游擊隊送去……研究證明:每人每天需要6~10克鹽才能保持人體心臟的正常活動,維持正常的滲透壓及體內酸鹼的平衡。鹽所帶來的鹹味,號稱“百味之祖(王)”,它不僅增加了菜餚的滋味,還增進了人的食慾。那麼鹹味對人體會不會有什麼負面影響呢?
小時候有那麼一段時間,我迷上了吃鹹菜。北京有幾個醬菜園子賣的醬菜非常好吃,特別是六必居的醬黃瓜、甘羅兒、熟疙瘩。可是吃到的時候卻有限,眼睜睜地看著鹹鮮的鹹菜放在冰箱裡,一放就是好久。幾次我都不依不饒地耍性子,為什麼明明家裡有鹹菜卻不給我吃呢?爺爺奶奶想獨吞不成?太小氣了吧!
明著吃不行,我偷偷吃總行了吧?
有一天,我跟著爺爺到他的診室去,送走最後一個治療中風後遺症的病人後,爺爺問我:“看到剛才那位老爺爺了嗎?”
我點點頭,不明白爺爺要說什麼。
“再偷吃醬菜,以後你就成那樣了喲!”爺爺微笑而又語氣嚴肅地對我說。
“啊?!”我睜大眼睛,不會吧……剛才那位老爺爺,不僅坐輪椅,必須由家人攙扶才能行動,而且面部僵硬,眼睛總是瞪著,手也拐在身體一側不能活動,那感覺,很是可怕。“我才不要變成那樣呢!”
“那以後冰箱裡的鹹菜還偷吃不偷吃啊?”爺爺笑著問。
我連忙說:“再也不吃了!!!”
時隔多年,當我向爺爺請教飲食養生的問題時,他總是先把我幼時的“饞嘴”經歷講給我聽,而後再告訴我其中的道理。
《素問?五臟生成篇》記載:“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
從字面上講意思很簡單:鹹的吃多了,血脈就會流行不暢而改變顏色。這裡的“泣”字,應為“沍”字,是澀的意思。那為什麼血脈會流行不暢呢?血脈又會變為什麼顏色呢?
鹹味入腎,過度食鹹則傷腎,水邪盛而乘心火,心在體為脈,其華在色,心傷而血脈凝澀而流行不暢,血行緩慢,血液黏稠而致瘀,瘀血色青或黑,改變了正常紅潤面色。這與高鹽飲食和血瘀症密切相關的現代研究竟然完全吻合!
此外,《素問?五臟生成篇》還記載:“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
苦味入心,多食苦味則傷心,心火乘肺金,肺在體為皮,其華在毛,肺傷則面板枯槁而不滋潤,毫毛也會發生脫落。
辛味入肺,多食辛味則傷肺,肺金乘肝木,肝在體為筋,其華在爪,肝傷則筋脈拘急,爪甲枯槁。
酸味入肝,多食酸味則傷肝,肝木乘脾土,脾在體為肉,其華在唇,脾傷則肌膚就會出現堅厚皺縮的變化,嘴唇上的面板也會開裂掀起。
甘味入脾,多食甘味則傷脾,脾土乘腎水,腎在體為骨,其華在發,腎傷則骨節疼痛、頭髮脫落。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藥能治人,也能害人。
食物何嘗不是如此。用對了,五味益五臟;用得不對,五味亦可傷及五臟。關鍵就在一個字上——“合”,也就是相宜。五味與五臟要相宜,五味與四時變化要相宜,五味之間也要相宜,五味在食量上還要相宜。看來“合”字的學問可真不少,掌握好“合五味”的飲食原則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呢。
第二律 宜清淡(1)
清,對應著油;淡,對應著咸和重。過食油膩或口味過鹹過重之物,對脾胃都是有傷害的。而相對於清淡飲食來說,要做到淡泊名利、清心寡慾的情志“清淡”就更加難了。的確,光有清淡的飲食,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