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第2/2 頁)
德國人和境外德意志族人在戰後被迫放棄世代家產,被驅趕到勝利者留給德國的那塊縮小了四分之一的土地上……
德國發動的&ldo;二戰&rdo;對人類歷史程序所產生的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1945年後的國際秩序和關係的建立、東西方兩大陣營的對立和冷戰、人類的現代價值觀定位都和這場戰爭的結局緊密相關。正因為這樣,世界各國發表的&ldo;二戰&rdo;文獻浩如煙海,涵蓋了史實記載、戰役分析、罪行揭露、名人傳記以及文藝作品多種形式。但迄今為止,很少有人能夠說清楚德國普通軍人及其親人對&ldo;二戰&rdo;的感受。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戰敗的德國一方,而從血海中倖存的各國受害者在追憶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時往往很難顧及到加害國大眾的遭遇和心境。另一方面,陳述、分析和總結戰爭的話語權從來都掌握在戰爭的獲勝一方,戰敗國百姓的故事和感受從來都不大可能被納入主流的歷史視場。但是,一個無可迴避的事實是,如果世界對德國的&ldo;二戰&rdo;親歷者的戰爭感受缺乏瞭解,人類對&ldo;二戰&rdo;浩劫的洞察和總結就說不上全面和完整。
由於歐洲的戰場遠離中國,我們基本上只能依靠文字、影象和影視史料來認識戰時的德國。年輕的中國人能夠想像到的德國軍人形象幾乎是一致的,那是一群頭戴鋼盔、面目兇惡、強悍善戰、慘無人道的戰爭機器。被群體固化的&ldo;鬼子&rdo;形象,讓我們難以識別他們在性格、身世、思想、經歷上的差異。他們是如何經歷和認識&ldo;二戰&rdo;的?我們對此幾乎毫無瞭解。他們的個性鮮為人知,他們的故事鮮為人聽,他們的思想鮮為人道。在德國以外的各國看不到被翻譯成自己母語的德國老兵回憶錄,在二戰史書中很少談到普通德國士兵的命運,在一切紀念二戰重大歷史事件的場合上更不可能有德國老兵代表的身影出現。這是造就歷史而又被歷史忘卻的一批人,這是真實存在而又在公眾視線裡消失的一批人,走近他們,就文學而言是一個獨特的創作領域,就研史來說有利於更全面地總結&ldo;二戰&rdo;,由此我萌發了接觸並記述這些德國老兵的經歷的想法。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