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2/4 頁)
水水,溝溝岔岔,他哪能顧得過來?哪有空閒總往楓泉跑?
馮盡雄突然覺察到有些不對勁兒,鄉鄰鄉親和老親古鄰在背地裡嘀咕什麼事情,都有意迴避著他,指指點點地好象怕他知道。一打聽,原來這個事兒和張若愚有關,鄉親們知道馮盡雄認識張若愚,和他有來往,便有意揹著他,不讓他知道。
原來,讓鄉親們怨聲載道的,是張若愚正在全縣推行的“趕著黃牛奔小康”工程。
當時,急於建功立業的張若愚得到了一個訊息,國家和省裡制定了扶持政策,要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縣委召開了幾次常委會,研究如何搭上這班車,擠進國家重點扶持的特色農業縣行列,並以此為突破口,徹底改變貧窮落後面貌,讓老百姓脫貧致富,過上富足的日子。縣委常委會最後決定,選擇養牛這個突破口,爭取建設成為養牛大縣,列入“國家隊”,進入國家扶持的“十大養牛示範基地”,把滴水縣建設成為“牛都”。目標是兩年記憶體欄牛發展到四十萬頭,年出欄超過十萬頭,一頭牛踩出一條致富路,一頭牛牽出一戶萬元戶。大政方針定下來後,縣裡分成兩撥人馬下到各鄉鎮村屯,發動群眾養牛致富。但是,養牛致富卻出現了“一頭熱”的情況,幹部們喊著攆著要“大幹快上”急於求成,老百姓卻冷眼旁觀,沒有多少熱乎勁兒。那些年,老百姓實在是被折騰怕了。上邊號召養草狸獺,說的天花亂墜,國外有錢人視其皮毛為珍寶,一隻能換多少美元,結果,不少家借錢籌款買回草狸崽獺,養大後卻賣不出去,繼續養又養不起,只好放到山上去了;上邊要求種人參,宣傳人參賣到國外和金子價格差不了多少,不少農戶心動了,一轟而上,巴望天上掉餡餅,結果人參豐收了,國外的訂單卻遙遙無期,農民只好想法子內銷,價格還沒有羅卜貴……忽悠來忽悠去,把老百姓的心忽悠涼了。折騰來折騰去,把家家戶戶的家底折騰空了。所以,老百姓被忽悠折騰怕了,心裡有了準主意,幹部即使說出龍叫來,他們也不信,不拿血汗錢打水漂兒。對“趕著黃牛奔小康”,鄉里的農民更不相信。因為,山裡人家祖祖輩輩養驢養羊,很少養牛。山裡路崎嶇難走,牛體大笨重,行走不方便,又缺少秸杆飼料餵養,不適合大批次飼養。可是,到省裡、北京做爭取工作的人馬捷報頻傳,好訊息一個接著一個。先是上面對滴水縣發展特色農業,帶領農民致富的思路很感興趣,決定給予資金上的支援,緊接著,又要派人前來考察養牛專案,實地決定政策扶持力度。張若愚一看,“趕著黃牛奔小康”牆裡開花牆外紅,翻毛棉襖外面熱,要把這個致富專案落到實處,不強力推進達不到預期目標,於是下了死命令,各級領導幹部包村包戶,落實責任制,務求取得進展。於是,幹部們“刷牆壁,寫標語,立標牌”,大張旗鼓,轟轟烈烈地忙活開了,一場“逼老百姓致富”的活動展開了。但是,因為牴觸情緒嚴重,住在深山老林子裡的農家公開唱起了反調,和包村包戶幹部唱起了對臺戲。滴水縣“趕著黃牛奔小康”的致富新路已經引起了上邊的關注,省裡對他們的做法很感興趣,要加以總結後在全省推廣,有的省領導興奮地預測,如果全國近兩千個縣都“趕著黃牛奔小康”,每個縣養牛數量能達到滴水縣的三分之一,全國存欄牛的數量就可以達到三億頭,屆時將超過養牛大國印度雄居世界第一。出欄牛將達到一千萬頭左右,牛肉產量超過千萬噸,可以趕超美國!發展潛力巨大,可以帶來的經濟效益令人振奮。省裡一位主要領導通知市裡,要親自帶隊到滴水縣調研考察,解剖這裡的麻雀,樹立這個典型,以點帶面。縣裡得到省領導要親臨視察的訊息後,立即進行了部署安排,力求給省領導留下一個深刻印象,爭取得到省裡在資金、政策上給予特殊支援。省領導視察的路線確定了。接到任務後,全縣上下總動員,緊鑼密鼓地開始籌備。為了解決本縣牛的數量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