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5 頁)
按月租。”
香港使用英式計量單位,10呎約等於1平方米,2000多呎,也就是200多平米,這面積比較理想,有一定的擴充套件性,能按月租就更好了,現在資金緊張的很,能少佔用盡量少佔用。
“聽起來不錯,明天我們去看看,要是合適,就租了!”沈衝一錘定音,兩女也沒提反對意見,畢竟都是年輕人,對鬼神之類的東西不太在意。
“元元姐,到你了,說說工廠的情況。”
“海強那邊,每個魔方開價是7塊9,正達那邊是8塊3……”李開元從包包裡翻出一個筆記本,丟給沈衝,“這幾家工廠用料和做工都差不多,你自己看吧,我累死了,不想說話。”
李開元不愧是工作達人,早出晚歸,幾天時間跑遍香港大大小小的玩具工廠,收集了大量的業界資料,作為一個半宅男,沈衝對此非常佩服。
拿起筆記本,正要細看,就聽到臥室裡的電話響了。
“喂,你好,是沈衝沈先生嗎?”
“我是。”沈衝用脖子夾著電話筒,一邊說話,一邊翻看李開元紀錄的資料,“你是哪位?”
“我是《電影雙週刊》的總編舒琪。”
“哦,是舒總編啊,久仰久仰。”
沈衝有點小驚喜,算起來,舒琪是目前為止,他接觸到的第一個香港知名電影人,說久仰倒不全是客套話。
在30年後,如果寫“舒琪”這兩個字,估計會被人指責說你寫錯字啦,是舒淇而不是舒琪。
而事實上,那位現在大概只有兩三歲的性感女明星的名字,還是因為這個舒琪而來的。
舒淇本名林立慧,進入娛樂圈時為自己取了個“書棋”的藝名,經紀人取其諧音改為舒琪,後來王晶把她帶到香港發展時,文雋把“琪”改為“淇”,以示和好友舒琪區別。
舒琪是張徹之後,香港影壇“評而優則編,編而優則導”的代表性人物,高中時代就給報刊雜誌寫影評,後考入香港大學英文系,大學時寫過一些電視劇本,畢業後加入佳藝電視臺,佳藝電視倒閉後,轉投嘉禾,擔任副導演和編劇,在此期間,一手創辦了《電影雙週刊》。
舒琪做導演拍的電影大都名聲不響,票房一般,但頗具藝術價值,比如《虎度門》,就是一部港片精品,讓蕭芳芳在《女人四十》後再創輝煌,勇奪四項電影大獎的最佳女主角。
不過他的主要成就不在拍攝電影本身,而是在電影產業鏈的其他環節上,比如他創辦的《電影雙週刊》,對香港電影有著重大影響,再比如後來,他是香港唯一培養專業演藝人才的學校——香港演藝學院的院長。
“沈先生客氣了。”舒琪客套了幾句,然後問道:“沈先生收到雜誌了嗎?”
“什麼雜誌?”沈衝一愣,馬上就反應過來了,連忙問道:“《電影雙週刊》的創刊號發行了嗎?”
“是的,今天發行的。”舒琪頓了一下,估計有點鬱悶,創刊號裡每篇文章的作者,編輯都特意提前通知了,沒想到分量最重的作者居然忘記了發行日期,“我們提前郵寄了樣刊,沈先生沒收到嗎?”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沈衝連聲道歉,“最近太忙,忘記看郵箱了,應該是送到了,我一會下去拿。”
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沈衝是從電子郵件和快遞送貨上門的時代穿越而來,早忘記了世界上還有郵箱這種東西存在。
又客套了幾句之後,舒琪說出正題,這個週末的星期六下午,香港電影文化中心有一場座談會,想邀請沈衝前去參加。
蔡繼光、羅卡、冼杞然、嚴浩、方育平……聽到舒琪報出這些人的名字,沈衝立刻慨然應允,答應一定會準時參加——都是香港電影新浪潮的干將,如此盛會,豈能錯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