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4/4 頁)
太大了。齊桓公去世後,宋襄公一心想成為霸主。公子昭來投奔他,他認為是個可利用的機會,就收留了公子昭。
周襄王十年(公元前*二年),各國諸侯接到宋襄公通知,要護送公子昭回齊國去當國君,讓諸侯派兵相助,以壯聲勢。大部分諸侯一見是宋襄公出面號召,沒幾個人理會,只有衛、曹、邾幾個比宋國還小的國家派了一些人馬來了。宋襄公統領四國聯軍殺向齊國,齊國的貴族對公子昭懷有同情之心,再加上不清楚宋軍實力,就把無虧釉豎刁殺了,趕走了易牙,在邊界上迎接公子昭回國。公子昭回國後當上了國君,就是齊孝公。 宋襄公為齊孝公復位出了力,自認為是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是足夠樹立威信稱霸諸侯的時候了,便想會盟諸侯,把自己的盟主地位確定。於是,宋襄公派使者去楚國和齊國,想把會盟諸侯的事先和他們商量一下,取得楚國、齊國的支援。
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六三九年)春季,宋、齊。楚三國國君相聚在齊國的鹿地。宋襄公一開始就以盟主的身份自居,認為自己是這次會議的發起人,同時又認為自己的霸位也比楚、齊國君高,盟主非已莫屬。他事先末徵求齊國。楚國的意見,自作主張擬了一份秋季在宋國會合諸侯,共扶周天子王室的通告,並把時間定在當年秋季。楚成王和齊孝公兩人對宋襄公的這種做法很不滿意,心裡卻不痛快。但礙於情面,還是簽了字。
到了約定開會的日子,楚、陳、蔡、許、曹、鄭等六國之君都來了,只有齊孝公和魯國國君沒到。在開會時,宋襄公首先說:“諸侯都來了,我們會合於此,是仿效齊桓公的做法,訂立盟約,共同協助王室,停止相互間的戰爭,以定天下太平,各位認為如何?”楚成王說:“您說得很好,但不知這囂主是誰來擔任擴宋襄公說”;“這事好辦,有功的論功,無功的論爵,這裡誰爵位高就讓誰當盟主吧。”話音剛落,楚成王便說: “楚國早就稱王,宋國雖說是公爵,但比王還低一等,所以盟主的這把交椅自然該我來坐。”說罷並不謙讓,一下子就坐在盟主的位置上。宋襄公一看如意算盤落空,不禁大怒,指著楚成王的鼻子罵:“我的公爵是天子封的,普天之下誰不承認?可你那個王是自己叫的,是自封的。有什麼資格做盟主?”楚成王說:“你說我這個正是假的,你把我請來幹什麼?”宋襄公再想爭辯,只覓楚國大臣成得臣脫去長袍,露出裡面穿的全身鎧甲,手舉一面小紅旗,只一揮動,那些隨楚成王而來、打扮成家僕和侍者的人紛紛脫去外衣,原來個個都是內穿鎧甲。手持刺刃胸兵士。他們往臺上衝來,嚇得諸侯四散而逃,宋襄公被成得臣一把抓住,把他拖到楚國的車上,帶他回楚國去了。後來,楚成王覺得抓了宋襄公也沒什麼用,就把宋襄公放回去了。
從那時起,宋襄公對楚國懷恨在心,但是由於楚國兵強馬壯,也沒什麼辦法出氣。後來。宋襄公聽說鄭國最積極支援楚國為盟主,就想*力薄國小的鄭國,出出胸中惡氣。過了不久。鄭文公去楚國拜會楚成王。宋襄公認為是個機會,不顧公子目夷與大司馬公孫固的反對,出兵伐鄭。鄭文公知道訊息後,求救於楚成王,楚成王答應來救援鄭國。
楚成王沒直接去救鄭國,卻統領大隊人馬直接殺向宋國。宋襄公這下慌了手腳,顧不上攻打鄭國,帶領宋軍星夜往國內趕。待宋軍在漲水邊紮好營盤,楚國的兵馬也來到了對岸。公孫固對宋襄公說:“楚軍到此只是為救鄭國。咱們已經從鄭國撤軍。他們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咱們兵力小,不能硬拼,不如與楚國講和算了”,宋襄公卻說:“楚國雖然人強馬壯。可缺乏仁義。我們雖然兵力單薄。卻是仁義之師。不義之兵怎能勝過仁義之師呢?”宋襄公又特意做了一面大旗,並繡有 “仁義”二字。要用 “仁義”來戰勝楚國的刀槍。
到了第二天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