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部分(第4/5 頁)
天現在所處的地方算作內陸,雖說不用擔心海嘯的波及,但部落周圍的河流卻是氾濫的厲害,讓部落裡的人都苦不堪言,只能夠不斷的向高地勢的地方搬遷。
周天作為整個華夏部落裡最為年長的老壽星,自然受到舜的特別照顧,河水一氾濫,舜便派人來接周天轉移了。
舜作為華夏部落的領匯入,肩負著繁榮華夏部落的重任,他本身也是個雄才大略之人,自然不可能只讓洪水牽著鼻子走,在將部落族人轉移的同時,也思量著治理水患的事情。
華夏部落中有一個能人,名為鯀,當初祝融和共工大戰的時,出現水災便是讓他治理的,所以,此一番的水災舜還是要打算仰仗此人。
而這鯀也是有幾分本事的人,初時治理水患的時候,那氾濫的喝道還真就讓他給治理住了。
不過好景不長,隨著天河水的越洩越多,那鯀的治水理念已經不足以治理天下水患了。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作為華夏部落起源的黃河,在此一輪的洪災之中氾濫的最為厲害,幾次改道,給華夏部落帶來極大的損失。
造成黃河如此頻繁的變道的原因,除了天災之外,也有**在其中,那鯀治理黃河時只知道用堵的方法,所以每當黃河河底的泥沙沉積到一定程度以後,這黃河自然而然的也就變道了。
對於,這種情況,那鯀的心裡雖然也清楚,但他確實沒有什麼好辦法解決此事,以至於後來在舜的一次大怒之下,便將鯀給處死了。
“彭爺爺,我爹死了。”周天的茅草屋外,一個二十餘歲的青年目露悲傷道“以後我就不能來照顧您了,我要學習治水之法,繼承我爹的遺願。”
這青年便是鯀的兒子,傳說中的大禹。
鯀一死,這治理黃河水災的重擔便落在了大禹的身上。
“去吧,你父親的方法可能有錯,有些時候這治水單單堵是不行的,有堵有疏才能真正的治理好水患。”對於這大禹,周天還是有很深感情的,自己被舜接到此處後,便是由大禹照顧,所以周天雖然心中明知道此番大禹治水必然成功,還是不由提醒道。
大禹聞聽周天之言,茅塞頓開,與周天告別後,便回家研究治水良策了。
“唉,多好的孩子o阿真不知道他能不能應對的了以後的家庭變故。”周天嘆息一番,回了茅屋中,細細體會著這些年的感悟。
大禹研究治水之策三年有餘,終於發明了一個疏通為主,堵截為輔的治水方法,並且在接過治水重任之後,親力親為,為黃河備段之上的每一處溢口都做了妥善的規範,讓氾濫了幾十年的黃河終於不再危害人間。
大禹治理這黃河水患,足足用了十三年的時間,而這十三年裡大禹曾經三過家門而不入,期間,大禹的妻子為他生下了一個大胖小子,名為啟,啟今年八歲,經常來幫周天幹活……
(未完待續)
第四百三十六章 女媧補天
大禹治水十三年,功績卓著,且為人賢德,有大才,遂,舜禪讓與禹。
大禹成為了華夏部落的第三代領導人,繼續帶領華夏部落抗擊還在不斷加劇的水災。
華夏部落的眾族人雖然在大禹的領導下奮力抵制水患,但此一番水患的起因卻是夭河之水,這般災厄又豈是人力能夠抗衡的,所以,這華夏部落僅僅只是能夠在這全世界範圍內水災裡謀求生存,卻不能根除水災之禍,要徹底消除水災,還得看女媧和周天的。
大禹死後,其子啟即位。
啟此人雖然也有大才,但其私心也極重,原本保持幾百年的禪讓傳統被其打破,改為世襲制,而華夏部落,也從部落變成了一個真正王朝,名為夏。
夏曆經八百年,終於毀在了最後一個帝王桀的手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