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4/4 頁)
,後扶持專案按人平每年500元計算,2007年移民後扶持專案資金萬元,共完成低產田改造155畝,有償調田106畝,新建柑桔園2021畝;移民危房維修28戶55間;建蓄水池144口;建沼氣池1245口。“兩區”發展規劃2008年8月透過省移民局審批備案。為及時解決庫區移民生產生活方面的突出問題,該縣於2008年初提前啟動了津洋口泵站改造增容、陳家坡移民安置點引水工程等24個建設專案,這些專案都已竣工使用。
3、兌現糧食補貼政策緩解了庫區連帶人口群體矛盾。2008年5月,透過對庫區淹地不淹房未遷失地農民和原遷居民的調查核定,全縣符合庫區糧貼政策的補助物件共5220人,其中淹地不淹房未遷失地農民3717人,原遷居民768人,滑坡影響區人口735人。省移民局出臺政策,每人每年糧貼補償300元,已完成2008年度的兌現工作。
二、實施後扶持政策幾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國務院'2006'17號檔案無疑給廣大移民帶來了了福音,其貫徹實施為移民經濟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為庫區長治久安提供了政策保障,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凸顯出如下值得注意的問題:
1、後扶專案難與新增人口利益緊密掛鉤。省政府對省管水庫的移民新增人口確定按人平500元實施專案扶持。在實施這個政策上,各鄉(鎮)在後扶人口登記結束後,根據本鄉鎮新增人口計算後扶持專案資金,以移民村為單元,對後扶專案進行調查摸底,分年度確定扶持專案,報縣審批後實施。但因山區地勢偏僻,新增人口戶居住分散,後扶持專案無法與每個新增人口戶直接掛鉤,難於保證每個新增人口都受益,實現移民新增人口的意願很困難,導致實施中矛盾突出意見大。更為嚴重的是移民“農轉非”新增人口大多數居住集鎮,無生產資金,無扶持條件,後扶專案難於確定。因實施無載體,集鎮移民新增人口受益更困難。城區現有400多戶移民後扶人口,大多數是原企業改制時下崗人員,基本靠吃低保維持生計,無耕地,無職業,更無扶持條件。如何對這部分人實施後扶持,改善其生產生活條件,最佳化生存環境,是橫亙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難題。
2、“兩區”發展規劃專案投資標準過低。省政府檔案規定,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經濟發展規劃專案,按移民現狀人口人均140元計算,用於解決庫區移民危房維修、交通設施建設、經濟發展等問題。庫區移民長達20餘年,急需解決的問題多:40%的危房必須維修;交通“死”角需要打通;部分飲設施尚待建設等。每年人平140元經費解決如此眾多的問題實屬杯水車薪。這些還只是解決移民基本生存條件,至於發展移民經濟更無從談起。
3、淹地不淹房的農戶未享受後扶持政策。國家沒有對淹地不淹房未作搬遷處理的農戶出臺扶持政策。庫區淹地不淹房農戶涉及11個鄉鎮69個村205個小組6136人。這部分人在蓄水前擁有耕地畝,蓄水後淹沒3139畝,2002年退耕還林畝,現在僅有耕地畝,人均畝。耕地銳減後導致其生產生活十分困難。移民後期扶持政策的享受範圍全部為移民,淹地不淹房戶失去了大量土地,為國家建設作出了奉獻和犧牲;但卻不是移民身份,實施後扶政策被打入“另冊”,不僅不能享受直補資金,後扶持專案也難於輻射。雖然近年來該縣對土地嚴重不足的淹地戶採取了有償調田、改田等措施,但改的土地質量難於達到原有水平;有的戶作了調田處理,但往往調的田距缺田戶住地較遠不便耕種。在實施移民後扶持政策中,上級將此類問題作為連帶問題作相應解決,每人每年解決生活困難補助300元,但資金微薄,且未定期限,對淹地戶只是暫時的慰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