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西漢衰落(第1/3 頁)
西漢衰落(公元前 48 年 - 公元 8 年)
公元前 48 年,漢宣帝溘然長逝,時年 43 歲。同年,18 歲的漢元帝劉奭登基即位。有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前將軍蕭望之,光祿大夫周堪大臣班子。
然而,漢元帝性格柔懦,缺乏主見,這讓宮廷權謀鬥爭愈發激烈。以史高為首的外戚集團,聯合宦官弘恭、石顯等人,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他們憑藉與皇室的親緣關係,在宮中肆意弄權。
蕭望之、周堪等忠臣則一心輔佐新帝,期望推行改革,重振朝綱。他們主張整頓吏治、抑制土地兼併、減輕百姓負擔。
蕭望之,西漢大臣兼學者,博學通儒。漢元帝時,因主張改革觸權貴利益,遭外戚與宦官陷害,終因元帝優柔被讒言所惑,含冤自盡。其命運折射西漢政王朝衰落標誌之一。
史高集團憑藉其圓滑的手段和狠辣的心計,逐漸佔據上風。他們不斷在漢元帝面前詆譭蕭望之等人,使得漢元帝對蕭望之等人產生猜疑。
最終,蕭望之含冤自盡,周堪等人也受到打壓,朝中正義之士噤若寒蟬,而外戚和宦官勢力愈發猖獗,西漢王朝危機日益加重。
王昭君,中國古代赫赫有名的四大美女之一。生於尋常百姓家,卻天生麗質,氣質脫俗,因其驚世容顏被選入宮中。
當時,宮廷畫師毛延壽負責為宮女們畫像,以供皇帝挑選。
許多宮女為了能得到皇帝的青睞,紛紛賄賂毛延壽,希望他能將自己畫得更加美麗動人。然而,王昭君生性高潔,不屑於這種行徑,堅決不肯向毛延壽行賄。
毛延壽因此心懷不滿,在為王昭君畫像時故意在她的臉上畫了一顆淚痣。在當時的觀念中,淚痣被認為是不祥之兆,會帶來厄運。這使得漢元帝在觀看畫像時,對王昭君毫無興趣,從而王昭君在宮中一直未得寵幸。
直到後來匈奴呼韓邪單于求親,王昭君挺身而出遠嫁匈奴,漢元帝在送行時才驚覺她的絕世美貌,但此時已追悔莫及。
公元前 33 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親自入朝求親,為了邊境的長治久安,漢朝決定和親。王昭君,這位深明大義的女子,自願前往那遙遠而陌生的匈奴之地。
她出塞之舉,一則出於對國家和平的無私奉獻,心懷家國大義;二則在宮廷失意的境遇下,勇敢地為自己的命運尋求新的轉機。王昭君嫁入匈奴後,做出了諸多突出貢獻。
王昭君與呼韓邪單于育有一子,名伊屠智伢師。呼韓邪單于去世後,王昭君依照匈奴習俗,又嫁給了呼韓邪單于的長子復株累單于,並育有二女。在她的第二任丈夫復株累單于去世後不久,王昭君也離開了人世。
王昭君的一生,為漢匈和平與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貢獻。使得漢匈之間緊密和融洽。更以她的傾國之貌、堅毅之性和廣闊的胸懷,在塞外的廣袤天地間留下了永恆的佳話。她的美麗、勇敢和深明大義,成為歷史長河中永不磨滅的璀璨星光,被後世久久傳頌。
西漢王朝猶如一艘在風雨中飄搖的巨船,政治格局和社會狀況深陷重重困境。
漢元帝尊崇儒術,本欲藉此穩固皇位、期望借儒家的君臣之道、仁政理念為自己的統治披上萬眾歸心的外衣;試圖提拔儒生為官,制衡外戚許氏、史氏以及宦官石顯等各方勢力,以圖牢牢掌控朝政。
儒生們雖飽讀詩書,卻大多缺乏實際的政治經驗和權謀手腕,在朝堂的波譎雲詭中常被各方勢力玩弄於股掌之間。例如,御史大夫貢禹,心懷天下,屢次上疏針砭時弊,主張抑制土地兼併,重振朝綱,卻被外戚和宦官聯手打壓,最終壯志未酬。
土地兼併在這一時期愈演愈烈,成為社會的巨大毒瘤。貴族如丞相匡衡,憑藉權勢大肆侵佔土地;富豪們亦不甘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