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2/4 頁)
靈州道行軍總管李大亮二人始終不發一言。
李大亮,陝西涇陽人,原隋朝大將軍龐玉手下行軍兵曹,後投唐,歷任土門令,金州(今陝西安康)總管府司馬,後以功升為安州刺史,在剿滅輔公祏叛亂中又積功升為越州(今浙江紹興)都督,貞觀八年唐伐吐谷渾之戰中再次立功,並因此被封為武陽縣公,晉升右衛大將軍,文武兼備,以善治地方而聞名全唐,平素不喜多言,但每言必中,深受李世民的寵信。
眼瞅著日頭都已偏西,諸將還在為是戰是守爭執個沒完,李大亮儘自沉穩,卻也有些子坐不住了,欠了下身子,假咳了一聲,將一起子正吵鬧個不休的將領們都鎮住了,這才側身看著如同泥塑一般坐在自個兒身側的李貞道:“越王殿下之意如何?”
如何?還能如何?媽的,這仗不打也得打了。李貞哪會不知道目下形勢的嚴峻性,也知道眼前這仗並不好打,更清楚的是李大亮問這話的用意何在——出戰是必然的事兒,可卻沒有必勝的把握,實際上是幾乎沒有制勝之道,可不打又不行,打輸了還得背黑鍋,這黑鍋還不那麼好背,一個不小心就是一擼到底的下場,若是敗得慘了,砍頭的罪只怕都有了,李大亮背不起,自然是指望李貞這個親王去背了。
黑鍋誰都不想背,李貞自然也不例外,一聽李大亮這話問得蹊蹺,李貞真想一腳把皮球再踢回去的,可惜李貞不能,倒不是因著李貞是親王,在帳中品級最高的緣故,而是李貞發現了一個或許能勝的機會,此時並不想再浪費時間去扯皮,故此,李貞並未推託,淡然地笑了一下道:“打!”
李貞的話音不算大,語調也平淡得很,可內裡的決心卻表露無遺,滿帳武將都沒想到李貞就這麼輕描淡寫的一個字便定下了打的決心,一時間都愣住了,好半會才有一名郎將服飾的將領站了出來道:“殿下,薛延陀勢大,我軍只宜堅守,若是輕易出戰,一旦有失,則雁門不保,山西必糜爛矣,還望殿下三思。”
這反對者名為李鴻業,李大亮的侄兒,是主守派的領袖人物,他這麼一出頭,一起子主張堅守待援的將領們立刻緊跟著站了出來,個個口口聲聲地要李貞三思而後行,話裡話外都表露出對李貞的能力並不看好之意。
“殿下,打吧,朔州城破,我百姓橫遭屠戮,若是不出援,一旦神武也被攻破,生靈塗炭之餘,薛延陀必遠遁,若如是,我大唐之威嚴何在?”一見到主守派站了出來,主戰派領袖人物騎曹劉鐵濤也不甘示弱地站了出來,霎那間,一幫子主戰的將領們也紛紛出言附和,大帳之中頓時又亂了起來。
大帳中紛紛嚷嚷的都是雁門關一系的將領,至於李貞所帶來的衛軍人馬卻始終沒有參合到其中,這令李大亮覺得分外的丟面子,眼瞅著又鬧騰起來了,頓時臉一沉,冷冷地哼了一下,嚇得那幫子將領們全都縮了回去,大帳中總算是再次靜了下來。
“殿下,這仗該如何打法?”李大亮沉吟了一下,拈著胸前的長鬚,沉著聲問道。
呵呵,這老傢伙滑得很嘛,明知道這一仗是非打不可,卻又沒有勝算,就拿話來擠兌老子了,有意思!李貞一眼就看穿了李大亮的想法,不過卻沒有點破,笑了一下道:“李大人,神武必須救,雁門也得守,不若如此好了,小王率本部兵馬去救神武,李大人留守雁門,以確保萬無一失如何?”
李貞這話一出,不單雁門關一系的將領傻了眼,便是李貞一方的將領們也全都目瞪口呆——全軍去救神武都恐不敵,現如今僅僅是李貞所部的三千五人馬前去,如何能是兩萬餘僕固騎兵的對手,這還不算朔州地區薛延陀那二十萬的主力部隊,這不是去打仗,簡直就是去送死。
李貞是親王,他要是出了事,在場的只怕全都脫不了關係,就算能守住雁門關也沒用,一旦天子震怒,在場的只怕全都沒好下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