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4/5 頁)
因為免徵印花稅、改徵資本利得稅,是全球證券交易稅制演變的趨勢。
顯然目前我國不具備開徵資本利得稅的基礎,但從長遠看,隨著證券市場結構逐步完善、投資行為日趨理性化,稅收徵管水平的提高,資本利得稅很可能出現在我們身邊。
因此為了我們未來取得更好的稅後投資收益,我們必須考慮資本利得稅的巨大影響。
即使不考慮資本利得稅,只考慮印花稅和佣金等交易成本,頻繁短線買進賣出,由於複利的作用,也會大幅減低總的投資回報率。
這是巴菲特堅持長期投資而反對短線買賣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對於長期持有來說,很少的交易師佣金等交易成本在投資總額中所佔的比重很少。
而短期持有頻繁買進賣出,佣金等交易成本累積起來將在投資總額中佔較大的比重,相應會減少投資收益。
投資者交易次數越多,他所需要支付的佣金也就越多。
這樣如果投資者想獲得超過市場平均水平的超額收益,他每筆投資的收益都應當比市場平均水平還要高出幾個百分點,以彌補交易成本。
比如,如果你想超過市場平均收益率8%,而預期市場平均收益率為10%,同時,由於每筆投資的佣金和交易費用平均佔交易金額的2%以上。
那麼你每筆投資收益率要達到20%以上。
查爾斯·埃里斯的研究證明了股市中的一個規律:交易次數越頻繁,投資收
238
益越少。
他提出了以下一個簡單的公式以說明週轉率(交易頻率)對投資收益率的影響。
投資需要達到的收益率水平=其中:X=包含買賣價差在內的佣金成本平均值Y=基金管理費與保管費Z=基金經理人希望達到的收益率水平他的研究表明,資金週轉率超過200%的投資者,除非其每筆交易都高出市場平均收益率幾個百分點以上,否則他不可能達到股市平均收益水平。
1998年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教授特倫斯·奧迪恩和布拉德·巴伯的研究進一步證明了頻繁交易將導致投資收益率水平的降低。
他們分析了1990年至1996年12月31日6年內的78000個家庭的股票交易記錄。
這些家庭平均的年收益率達到了,稍稍高出市場平均收益率水平。
然而扣除佣金後,淨投資收益率水平為,比市場平均水平低。
他們對每年家庭不同投資組合週轉率下淨收益率進行了比較,發現隨著交易次數的增加,收益率將會進一步降低。
交易最頻繁的20%家庭的年淨收益只有,而交易次數最少的家庭年平均收益率則高達。
如果以複利計算,經過10年、20年後,這種收益率的微小差別將對投資者的財富造成巨大的差別。
他們的研究結論是:過度自信會導致過度交易。
第40節:第十章 長期持有:如何拿得住(8)
投資組合並不能解釋投資收益率的差異,只有頻繁交易造成的交易成本增加能夠合理解釋這些家庭差異很大的投資收益率水平。
當然,長期持有的前提是你拿的是真正好公司的股票。
複利的力量取得於兩個因素:時間的長短和回報率的高低。
同樣的時間內,回報率對最終的價值數量有巨大的槓桿作用,回報率的微小差異將使長期價值產生巨大的差異。
巴菲特則對10%與20%的複利收益率造成的巨大收益差別進行了分析:";1000美元的投資,收益率為10%,45年後將增值到72800美元;而同樣的1000美元,在收益率為20%時經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