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2.陶珠兒上路(第4/5 頁)
縣,原本高不可攀的房價,在定都大典之後已經降了兩成了,還有繼續下跌的趨勢,這無疑是因為都城在羊城港建設完成之後,帶來的巨量人口遷出。
不過,不管是什麼發財的路子,和陶珠兒都是無關,她是更士,為朝廷賣命,衣食住行都不用自己花錢,這代價就是她和近親都不得從商,她本人不說了,她的丈夫和未來的子女,都不能在紹興做買賣——如果她去羊城港,那就不能在羊城港做買賣,如果她做了州縣的首腦,那整個省道都不能從商,若是她最後做了省道級別的高官……那都到這一步了,限制只有更誇張的,基本就是一整個家族在全國範圍內都不能經商了,唯一的特例可能就是去立志城那樣的新闢之地,很多規矩在那裡的確也不是很嚴格。
陶珠兒自認沒有做高官的大志,當然也不敢觸犯買地的規矩,她是不敢碰投資的,最後只好在紹興買了一間小院子,委託局裡要好的姐妹為她出租,按年把房租匯入賬戶。又跑到市場上,僱傭了一個房牙子:
現在官營的中介所,差不多把房牙原本的業務給擠佔了,有些房牙想辦法考入中介所做事了,有些則仍舊單幹,只是在市場上發掘新的商機,比如專為那些外調的人家租售房產,或者為已出租的房子提供維護業務,譬如陶珠兒買下的小院子,房租是大姐為她收著,但房客有什麼要求,比如瓦片脫落、房子漏雨,院子裡的井要淘洗、鑰匙丟了、窗戶破了等等,就由房牙子來統一為他們解決,陶珠兒一年付給他一筆管理費,若沒有什麼大事故,小維修都算在管理費裡。
這樣應時而生的新職業,在買地可謂是層出不窮,其中不少還很有賺頭,譬如託兒所,原本都是官營,還很少有人把孩子送去,都是習慣了自己照看,認為沒必要浪費這個錢,現在簡直是大行其道,街坊中家就有一所,把孩子送託兒所的觀念,簡直是深入人心,半年產假一結束,孩子往託兒所一送,自己兩夫妻恢復上班,在城市已成常態了。
甚至在村子裡都有人情願這麼出錢送託兒所的,這在從前根本就不可想象——孩子往吊籃裡一丟,該下地的下地,有哥姐的,讓大孩子照看一二,也就是了,何必浪費這個錢?可現在,託兒所深入人心之後,大家又自有一番道理了:孩子照看孩子,怎麼也沒有成人周全,這村裡的託兒所收費也低,不算是什麼負擔,秋後農閒去做幾天活也就回來了,怎麼說都是懷胎十月生的,難道還不希望孩子好了?再說了,哥哥姐姐平時也要讀書,現在又都分家了,也沒個祖輩照料,有時屋裡真沒一個人的,不送託兒所,怎麼能放心呢?
歸根結底,‘收費低、秋後農閒去做幾天活也就回來了’,這兩點緣由是最緊要的。越是做活機會多的村子,父母就越願意把孩子送去託兒所,這樣,把託兒所的設定,和村落的經濟聯絡起來,作為一個標誌點來觀察,在吏目中也就成了一個通用的小竅門了。
陶珠兒從紹興離開,登船西去之後,就開始很熱衷於觀察這個‘託兒所現象’,她從之江道去彩雲道,是乘船自大江直接去敘州,從敘州換陸路大概走一個月的光景,到達昆明——這也是她和牛均田計劃中兩人最快的通訊路線。另外還有幾條去彩雲道的路線,耗時更久,路也沒有這條這樣好走,不是買地沿海的普遍選擇,只有一些當地的商人會這麼走——譬如說,很多夷族商人會直接從昆明去安南境內,從安南插到順城港口,轉海船去羊城港這條線路耗時相對是最短的,只是沿途道路難行,氣候渥熱、蟲蛇眾多,且安南境內正在交戰,一般的漢人很少有敢於這麼走的。
這麼看,拿下安南的話,彩雲道的交通都能順暢不少……便是悠然自在如陶珠兒這樣的小更士,聽到介紹時,也不免興起這樣的念頭,不過,這也都是後話了,她乘上風帆船之後,一路和同船的吏目,議論著在大江使用機械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