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阿霞的新年(第1/5 頁)
“恭賀新禧,新年萬福!”
“康老漢兒,你現在是享福了,阿霞這樣出息了——還要將你接到城裡去住啊?”
“哪裡,哪裡!就是叫我去工地上看大門的,好歹也有點事做!”
“客氣了,你啊,小心了一輩子,什麼都不肯佔個先,我就看你是個有後福的,果然不錯吧,現在孫女兒出息了,你也算是沒白苦,這不就要進城去過好日子了?”
“哎!借你的吉言了,去不去還不一定那!”
村裡的新年是熱鬧的,大年初一一大早,親朋好友們都在繞圈子,孩子們在村裡打著轉的拜年,往年磕個頭拿一把瓜子,今年都給的是糖——自從泉村女娘開始外出做工,村子裡的日子顯見的就好起來了,糖也捨得買了。
如今村裡最時新的是米花糖:米花本也不算是個新東西,只是糖貴,往年城裡有得賣,但沒人拖著鐵砣子走到村裡來做。一般人進城也顧不上扛大米去換這個,但這幾年就不同了,糖便宜了,路也修好了,貨郎比以往更多了起來,到了年關底下,做米花的漢子,大概四十多歲,便開始各村來去。
在一個村裡,至少要呆一天的,來爆米花的人絡繹不絕,給錢的也有,給米的也有,悉聽尊便。大多數人都爆了一大麻袋的米花——又怕放軟了不好吃,回到家裡,抱出麥芽糖的罐子來,又帶著爆米花的袋子,去村口老鍾家熬米花糖。這個麥芽糖也是在天氣暖熱的時候,就要籌劃著發麥芽做出來的,比自己買要划算得多了,那些村婦外出做工時,寫回來的信裡,許多拼音都在安排這些事情:xia天快到了,你們要把麥芽tang安排做起來——這樣冬天才有米花糖吃。
老鍾家裡,傢伙事要比別人多些,有個專門貼光餅的爐子,一年中總有幾個月是不斷火的,村民們外出賣貨打工,都喜歡上他家做餅子,提前一天去打了招呼,給錢給面,第二天去拿就是了。到了臘月裡,他家的大鐵鍋幾經擦洗,又派上用場了,這口鍋很大,一般村裡有喜事要開席,都來他家做飯。
這會兒,這口鍋拿來熬米花糖是正好,麥芽糖放進鍋裡,小火化開,這時候要加一點水,不然容易糊鍋,糖稀熬開以後,便倒入米花,關火翻拌,有些捨得的,還放花生、芝麻,這樣攪和勻了,趕緊在圓匾上蒙一層油紙,盛進匾中,壓實、切片,就是米花糖了。若是不用爆米花,也可以,大米油炸也可以,但大家都想著省油麼,於是主流還是用大米花去加工。
還有別出心裁,拿玉米粒做爆米花的,一顆顆圓圓的,用麥芽糖漿翻裹起來,老鍾也是促狹,便將它用油紙包著,捏成圓圓的小球,再戳一根小竹棍在裡頭,吃起來更加方便,於是玉米做的爆米花便立刻流行了起來,許多孩子都鬧嚷著,要去做了玉米糖的那家換,那家的孩子偏又不許,幾家的孩子湊在一起打口舌官司。
現在日子好過了,連糖在農家都成了易得的東西——麥芽糖的做法,從前流傳得不是那樣廣泛,現在有了報紙,田師傅們也都知道該怎麼做,再說糯米也沒以前那麼貴,只要夠勤快,自家日常吃點糖真不算什麼事兒。百姓們便覺得日子格外的甜了起來,米花糖這個各家至少都要做點的,更有錢一些,去城裡時還會買花生糖、芝麻糖,那也是用麥芽糖做的,不過花生、芝麻油料足,吃起來彷彿更香一些,價錢也不算貴,是要比自己費力做糖貴一點,但也要讓他賺這點子人工錢。
像是阿霞這樣,在外頭能做水泥大工的人家,孩子們都搶著來,因為他家給的就是漂亮的芝麻糖,香噴噴的不說,花紋還很漂亮,聽阿霞說,這個花紋和‘大理石’一樣漂亮,這些孩子們聽得不明所以,但對這糖就更充滿敬畏了。
康家今年出的風頭還不止這些,都說阿霞的確是賺到錢了,在外頭不知有什麼仙遇,把額角的小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