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人上人的消失(第1/5 頁)
如果有一天,連十八芝這樣的江湖大豪都開始琢磨政治課本中的道理了,那便說明買活軍的統治,實在是很成功的……
於康順來到雞籠島這裡,已經一個多月了,他的住所就在新泉縣建好的幾間水泥房裡,每天除了給鄭地虎上課之外,於康順也是沒有一刻閒著的。他要下到各村去,統計如今村民們的文化水平、年齡層次、性別資訊,來計算著新泉縣需要多少老師,而他們又該在哪裡上課,吃什麼、住什麼,每日拿多少文的工錢,以此來決定有多少老師能在本地招聘,多少老師要回本土去運人過來。
這是新泉縣教諭應當承擔的一項工作——教諭在‘外頭’本是閒職,除了管管縣學,每年的縣試之外,並無太多事做,但在買活軍這裡,教諭真可以奔波到讓人一年曬黑不少,於康順現在所做的這些,他在福建道的同行們也一樣在做,而且比他更辛苦,因為新泉縣的盤子還不算太大,墾荒沒有墾到山裡去,福建道八山一水一分田,很多村落寄居在山裡,和外界交通非常不便,到現在都沒有修通水泥路,教諭去這樣的村子裡摸底只能跋山涉水,吃的苦流的血半點不比當兵好。
當然,福建道現在也在開展搬遷活動,將許多百姓搬遷到平地或者乾脆來雞籠島居住,這裡面的道理,在報紙上是講得很明白了,現在講究精耕細作,每個人耕種的土地比之前少,再加上多年來的兵災、瘟疫,平地上的人員缺口也很大。
以前是這些土地的主人不肯白白把土地給山裡人種,山裡人呢,也不知道有這些無主的土地,現在情況既然已經和以前不同,那麼又何必住在山裡呢?下山來耕種這些好地不好嗎?用買活軍教導的新辦法,種的地比以前少,出產卻高得多了,傻子才不願意呢。
因此,從去年到今年,買活軍這裡是有一個下山潮的,但也不意味著山上的田地就會被荒廢,從鄰近的江左道、兩廣道那裡,湧來了許多佃戶,他們都是從省界那邊的地主手下逃過來的,這些山村的居民們預設他們來接收自己的田地,甚至特意去通風報信,告知他們村落要搬走的訊息——有一部分是因為捨不得這麼好容易開墾出來的熟田,另一部分是因為他們可能原本就和佃戶是親戚。
現在福建道過上了好日子,怎麼能不把一家人都帶來?對這些農戶來說,哪怕已經知道了買活軍這裡喜歡提倡分家,但分得開的是法律上的關係,分不開的卻是自古以來根深蒂固的觀念,一家人、一族人便該互幫互助,互相帶挈。
各地的人都在發瘋一樣地往買活軍這裡湧來,對於官府來說,這是個好訊息,但對教諭來說,還是滿讓人絕望的,因為這意味著永遠降低不了的工作量,永遠不能不去的山村——怠工這是不存在的,因為會去這些山村的,不止教諭,其餘吏目都是要去的。
縣官希望自己治下的人口上升,農業主任也希望產量上升,修路隊希望去修路,勘探隊要去勘探礦產,買活軍這裡的礦奴很多,彬山早滿員了,現在各地的礦山、礦井都在加緊開鑿。既然大家都要去,那你為何不去?你若是沒有個很正當的理由,那這份工作就可以不用幹了。
買活軍對於吏目,寬容而又不寬容,寬容在於給他們的錢是很多的,至少比以前要多,而且不拖欠,而且福利好,但不寬容之處在於他們很重視對工作的考核,開除人也不含糊,第一批吏目很多已經被開除了,他們多數是老官府的吏目轉變過來的,還不適應新官府的節奏——新官府根本就不愁沒人來做吏目,他們原本的優勢是識字,但現在買活軍這裡哪個人不識字?
這就是教育的力量!教育是買活軍的底氣!教育把知識傳播到所有人身上,給各行各業的人才都打上了厚實的基礎!教育,是買活軍的王道之基!
買活軍對教育的重視,是從謝六姐這裡傳承下來的,謝六姐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