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你們過得很好啊!(第3/6 頁)
了,幾乎等個幾天,便能湊齊一船人。甚至其中不乏有豪商名宦之流,也是以帶家裡女眷過去定做矯正鞋墊的名義,包船南下,這碼頭上衣香鬢影,頗有一些大人物的家眷往來。沈、葉兩家人在其中壓根就不顯眼,也免去了他們的擔心,而因為吳江沈氏、葉氏的鼎鼎大名,他們在武林這裡的故友實在也是不少的。
有名氣的人,做什麼都很方便,一聽說他們也要去雲縣為孩子們放腳,很快便有人送來帖子,表示自己的一艘海船還有不少客艙空著,誠意請兩家人同乘,只這段時日內,若能送女兒們來由沈宛君、張華清兩人教導一番詩詞歌賦,便是再好也不過了。
沈君庸、葉仲韶,還有吳昌逢的二哥吳昌時,這三位男賓接了帖子,過去吃了一頓酒,彼此盤了盤交情——吳昌時前些年都住在嘉興,也是在嘉興應考,很輕易便盤出了彼此的關係:這位之江巨賈周氏的二弟,也曾中了舉人,是吳昌時的同年,而他們祖上的進士又恰好是沈家父輩的同年。
這交情一下便很親厚起來了,南方的進士家族就是這樣,走到哪裡人面都很廣,儘管一行人為數眾多,但周巨賈怕孩子們暈船,包下的本來也是一艘福船,船艙足夠,如此再四相邀,眾人也就恭敬不如從命,登上福船,舒舒服服地往雲縣而來。
一路上,周家下人侍奉得非常精心周到,兩位小姐也時常前來沈宛君、張華清身前受教,雖然天資難免有幾分不足,但對沈、張二人非常和順,葉家幾個女孩,個個蕙質蘭心,對自家的身份相當清楚,對兩位小姐也很客氣,彼此盡力結交,不幾日彷彿便已成莫逆。張華清私下問沈宛君,“不知如此殷勤,是何緣故呢?”
沈宛君對此,倒是心領神會,笑道,“只求名而已,也是一片愛女之心。”
此時江南才女,以沈氏風頭最盛,最主要的一點,便是沈家常常出版文集,而且並不避諱女子筆墨,甚至有著意收集,單獨出版之舉。如此,沈家女自然名聲在外,令眾清流另眼相看,周家女如果得到沈宛君的青眼,被她美言幾句,甚至是在詩句中提起,題目中出現,自然也能跟著留下一點美名。如此,在夫家不說受到極大的尊重,起碼也沒有什麼壞處。至於說沈家因此得到的一點便利,也是彼此心照不宣,算是才女、才子應當得到的一點好處。
張華清本來對於自家筆墨,並沒有怎麼留心存下,此時方才知道了留下文集墨寶,揚名在外的好處,也是若有所思,點頭嘆道,“原來如此,父母愛女之心可嘆。”
於是待周氏二女過來時,便談些詩詞歌賦,平時自己在船艙內,則一道研讀買活軍的教材,這周氏巨賈也是個妙人,一面為女兒弘揚這詩詞名聲,一面也買了幾十套教材放在船艙裡,連他們家下人都能自學,幾個兒女,更是延請了去過買活軍治下的掌櫃親自教導著,為的就是早日能考過掃盲班,讓他們去初級班也讀一點書。
“如今這個掃盲班的教材、先生,在我們江南是很好找的。莫說我們這樣的私船,便是一般的客船,也都有教材出租的,還有人收一點小錢,在客船上開班來講——不管是去那裡做什麼,總是都要考過了掃盲班才好說話,對不對?也不是很難的東西,為了節省時間,便連渡船的這幾天都不肯放過。”
理是這個理沒有錯的,不會認簡體字,不會拼音,到了那裡,也是寸步難行,幾家人也不弱於人後,便都先後準備了起來。簡化字大家都認得——幾乎全是古籍、草書中有出處的,只是和通行的正體相比要簡略一些而已,譬如發字,這本來便是‘出發’這個發字的變體,常見有這樣簡寫的,買活軍無非就是把‘頭髮’的發也統一了過來,使得一字對應的意思更多了一些而已。
這樣一來,似乎有一些傳統,一些文化底蘊,的確是丟失了,但也的確使得文字更便於傳播和學習,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