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認識偏差福船.黃大人 你心裡深處……(第1/4 頁)
若是要說起周小娘子的故事,那話可就長了,如今哪怕是個農戶,被逼得背井離鄉了,都有一段心酸曲折的故事要說。如何收成好,如何又沒有先見之明,沒有在雨之前把糧食收起,如何一咬牙信了花言巧語借了印子錢,又如何無奈地將女陸續典賣了出去,還是維繫了,如何心一橫只能背井離鄉地討生活……
許縣、衢縣、江縣,買活軍治下,縣城多的是外來的工,哪個沒有一肚子的故事?這周小娘子的故事,誠如吳老八所說,特殊特殊,特殊的一點,是如今家破人亡在並特殊,而特殊的一點便是她毫無家產傍身,且還帶了一一女在身邊,這在如今要去許縣的外地寡婦,是相當少見的。
若說起來,周小娘子原本的夫家姓趙,在當地有些小小的名聲,開了個織場,其有二十餘座織機,日子過得還算富足。吳老八這些私鹽販子,對他們家是有所耳聞的——買活軍的雪花鹽出來了之後,他們家是很少見地能一次購買少的人家。事情是壞在兩年前,她丈夫冬日巧受了風寒,發高燒,數日便死了,留下一個三歲的子,並周小娘子肚子的遺腹子。
由於織場內外事務,從前都是她丈夫操持,如今丈夫去了,周小娘子要守孝,身子沉重,便只能由公公出面。——公婆原本是鄉有名氣的能幹人家,只是年紀上去了,而且此前染過兩次疫病,身體如前,又要強出面維持織場,待周小娘子分娩過後,過是做了月子,便強著出來外外地幫忙,好歹把織場給保持住了。但公婆身體從此太好,常年要藥維持著,此鄉宗族內,便有幾戶人家盯上了趙家的織場。
吳老八去年第一次去的時候,便聽說了其的糾紛,還就勢吸納了好幾個原本在她家織場做活的女工——此時要開織場,必然是要吸納一些宗族內的親眷來做工,一來是肥水流外人田,如此可以集合族內人心,為自己的織場撐腰,若是遇了什麼事有人一起出頭,二來,則是自家人得放心,做得穩定,會隨辭工。
織場內原本就有十幾個工人是族內親戚家的女眷,他們家種桑樹養蠶,採繭賣給織場,自己來做工,而男人則務農,若是風調雨順,一年能結餘個二三兩,但奈何這些年來天氣越來越冷,田的出產逐漸少了,家計難以維持,而女眷在織場做得久了,平時暗自估量,對織場的盈利有了概的估計。此時逐漸活下去了,便生出了些別樣的心思。
先是想要乘著無人主事,趙家合股經營織場,有人族長家聯絡有親,想要串通了把織場吞沒為族產,從此只給趙家一些額外的工錢,還有些人是幫閒攪事的,想要勒索些保護費,便編排著周家小娘子公公有染——這樣的人心是最險惡的,倘若在族形成聲勢,把公媳兩個一起浸了豬籠,餘下的幾個,老的老,小的小,門楣還揹負了這樣的奇恥辱,還能活多久?那十幾架織機只怕轉眼就被他人給瓜分了。哪怕這些傳話的人最終只能得一些蠅頭小利,但為了這麼一點小小的好處,他們便很樂傳播出這樣的謠言來。
吳老八第一次去時,鄉風言風語地都在傳這些,雖說趙家常請了縣舉人老爺的管家來坐坐,勉強還鎮得住場子,但織場氣氛經再如以前安寧,少女工自覺存身住,但在鄉找別的活,家的農田出產又少,絕望之下便破釜沉舟,攜家帶口,隨吳老八他們回了許縣。
這些浙江道來的女織,在買活軍得的評價是相當錯的,浙江人普遍是敢闖、能吃苦,買活軍的織場有了他們,發展得很快,一向是機子等棉,沒有棉花等人的。吳老八等人夏天去了一趟賣鹽,了冬天年前,便算再去一趟,為今年天氣很冷,自然又有一些人家難以維持下去,會給他們提供一些新的織工貨源。
了冬日去時,趙家的情況便壞了,趙家公公本來身體就弱,如今心煎熬,深秋一場病,跟著去了,婆婆悲痛重病,周小娘子又要為婆婆治病,又要維繫織場,焦頭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