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六姐的來歷豐饒縣.陸大紅 無生老母……(第2/3 頁)
八是不是我真的丈夫,還是鹽隊裡其餘的兄弟都和我有‘那方面’的關係,‘外頭’的人似乎都因為我的存在,對鹽隊發生了很大的誤解,認為他們過於好色,連出做事都不忘享樂,而且在審美上也當的不挑剔,有品味低俗、食慾貪婪的嫌疑。這就是女人出面做事在‘外頭’會得到的普遍認識,即一名或幾名女眷,和一群男子雜處走,如果不是為了遷移,只是為了貿易、工作等等,那麼她們的工作內容便和娼妓是分不開的。我認為在我的豐饒土話得很地道,以及造訪五次以上之前,很難和楚阿妹以外的女眷建立聯絡,這大概需一年的時。”≈lt;/br≈gt;≈lt;/br≈gt; “這比鹽販們好,因為還存在建立聯絡的能,鹽販們是永遠接觸不到楚阿妹之外的女性的,由於他們和楚阿妹的關係,使得和他們的交流哪怕非常常,在這個村落裡也是‘不規矩’的象徵,扭轉這種負面印象實在非常的艱難。所以鹽隊裡還是必須有女性,男人無法代勞。必須想個辦法,能夠和本地的女性展開充分的交流,扭轉這種固執的認知。”≈lt;/br≈gt;≈lt;/br≈gt; “我的想法是,或許我們以吸納在豐饒縣內已經很難活下去的女性——我決定執三號方案,在豐饒縣大量採買五歲以上的女童。價格不能太高,但也不能太低,不能高到讓那些本不會拋棄女的人家心動,也不能低到失去誘惑力,讓艱難的人家輕易地放棄五歲以下的女孩。這個價格和他們把一個孩童養到五歲大致的花費當,只能略多出一點點,或少一些也無妨,總之,不能讓他們虧得太多,但也不能讓他們太賺了。”≈lt;/br≈gt;≈lt;/br≈gt; “楚阿妹算很差,算不出張家村到底有多少人口,她給我列舉了村裡的女人和女童,加在一起大約有十多人,三十多個女人,七八個女童,沒有人識字,也沒有人會官話。楚阿妹已是村中識最高的女人,因為她會幾句官話,但她的地就種得不太好。這裡的女人和男人都下田種地,此外還織布、養雞,農業生活和福建道差不多,但江西道這裡因為山更高,氣候偏冷,收成比福建道差。所以這些年不斷有農破產逃入山中,是虎山隱戶主的源。”≈lt;/br≈gt;≈lt;/br≈gt; 張家村是楚香主的地盤,鹽隊只是偶爾過,這是個大村,陸大紅估算了一下,成年男丁有兩百多人,男女比例接近十比一,她在買活軍的地盤裡時常覺得女人少,到了‘外頭’發現女人止是少!簡直都快沒有了,理所當然這村子裡有不少兄弟都是共妻的,還有些堂親、朋友合夥娶老婆,按‘份子’算,份子出得多的,女人便和他一起住,他因此能享到洗衣做飯、織布紡紗的福利,家裡也多了個勞力,其餘份子錢出得少的只能探望,但渡夜的時是輪流均分的,而且彼此都遵守得很嚴格。這樣便不至於混淆了孩子的血脈,等孩子出生後,斷奶了便還是姑且在母親這裡看護著,但吃的糧食都是生父拿,而且做了很嚴格的記號,每頓是不許亂吃的。再長大一點,不需母親看管了,便各隨父親去討生活。≈lt;/br≈gt;≈lt;/br≈gt; 即便是這樣窮困的地方,人口也還比買活軍佔領雲縣和臨城縣時更多一些,這是因為十幾年前那場大亂並沒有越過虎山,蔓延到豐饒縣。見戰爭對社會的破壞力有多麼的恐怖,張家村的鐵器也比福建道多,至少犁鏵的鋒頭能包了鐵——倭寇不會翻山過,這裡的鐵器看管得不像福建道那麼嚴,但因為氣候的關係,田地收成也和福建道當,都是一畝地一百多斤到手的糧食。村裡是很難得見到老人的,一村大概也就一兩個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女人少,老人少,日子就一定很不好過,在艱難的日子裡,能活到最後的都是男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