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可突幹鎩羽,安祿山問世(第1/5 頁)
契丹源於我國東北,傳說是宇文鮮卑的一支。興起於西拉木倫河與老哈河流域,居住在潢水之南(今內蒙古西拉木倫河),黃龍以北(今遼寧朝陽),分為悉萬丹、何大何、伏弗鬱、羽陵、日連、匹絜、黎、吐六於八部。
唐初,契丹形成了以大賀氏為主的部落聯盟,曾臣服於漠北突厥汗國。貞觀二年(628年),突厥勢微,酋長大賀摩會率所部背棄突厥,歸附唐朝。
貞觀三年(629年),太宗在契丹聚居地設松漠都督府(今赤峰、通遼一帶),任命當時的契丹酋長大賀窟哥為首任都督,賜李姓,即李窟哥。
此後契丹一直是大唐管下順民,還曾出兵協助大唐東征高句麗。
武周萬歲通天元年(696年)五月,松漠都督李盡忠與大舅哥孫萬榮不堪邊將壓迫,率眾起兵作亂,攻陷營州,殺死了東夷大都護兼營州都督趙文翽。又先後三次大敗前來進討的唐軍,名將王孝傑在東峽石谷遇伏墜崖身亡。
神功元年(697年)五月,唐軍在後突厥配合下,撲滅叛亂,李盡忠病故,孫萬榮為部下所殺,餘眾歸附重新強盛起來的後突厥汗國。
玄宗繼位,唐軍想征服契丹,重新恢復營州建制。分別於先天元年(712年)、開元二年(714年)兩次發兵進討,均遭慘敗。就連多次大勝突厥、吐蕃的名將薛訥也敗下陣來。
契丹的作戰方式與突厥、吐蕃不同,他們善於依託山地打伏擊,戰鬥力極為強悍。
開元四年(716年),後突厥可汗默啜被殺,失去依靠的契丹王李失活與奚王李大酺率部降唐。
玄宗援引貞觀做法,加封李失活為松漠郡王、左金吾大將軍兼松漠都督,其所屬八大部酋長分任刺史。
開元五年(717年),大唐重建營州。
開元六年(718年)五月,李失活病故,弟弟李娑固繼任。
大賀氏歷經百餘年的發展演變,實力大不如前,牙官可突幹浮出水面!
可突幹出自契丹的另一核心部族遙輦氏,祖輩均為契丹權貴。他透過門蔭入仕,打起仗來勇悍絕倫,在強者為尊的契丹部落中深得人心。
李娑固忌憚可突幹,想將他除去。可突幹先下手為強,於開元八年(720年)十一月發兵擊敗李娑固。
李娑固逃往營州,在大唐安東都護薛泰及奚王李大酺加持下捲土重來。可突幹奮勇迎擊,生擒安東都護薛泰,擊殺李娑固、李大酺,徹底掌控了契丹。
可能是覺得時機尚未成熟,可突幹並沒有自己稱王,而是主動向大唐請罪,先後擁立大賀氏的李鬱幹、李吐幹、李邵固為主,自己躲在幕後操縱指揮。
對於這位契丹梟雄,玄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由他折騰,你擁立誰我就冊封誰為松漠都督,雙方倒也相安無事。
這種局面一直維持到開元十七年(1036年),終因一件看似不大的小事,激怒了可突幹。
這一年,可突幹奉李邵固之命前往長安朝貢。可突幹能來,至少說明他對大唐是認同的。對大唐來講,這是一次難得的加恩於他、讓其聽命於唐的好機會。
可當時的宰相李元紘一向自詡清高,哪裡有這個格局與眼光,對可突幹表現的極為輕視無禮,言談舉止間透露著你就是一蠻夷的不屑。
尚書左丞張說見到這種情形,嘆惜著對人說:“奚和契丹一定會反!可突幹狡猾狠辣,把持契丹已經很久,人心全都依附於他。這下傷了他的心,他不會再來了。”
果不出其然,懷恨在心的可突幹返回契丹,越想越氣,遂於開元十八年(730年)五月,悍然發動兵變,殺死了松漠都督李紹固,擁立遙輦氏酋長屈烈為王,率領部落並裹挾奚族部眾叛唐,歸附後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