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第十三章(2)
四月的風兒又溫柔又清爽。明燦燦的陽光曬在身上暖暖和和的。幾個百姓打扮的衛士在後面跟著,翰成在前面拉著公主妹妹的手兒一直跑到山溪邊,一會兒捉蝌蚪、一會兒採槐花。眾人從沒見小公主這般開心過,山野溝壑一時飄滿了她清脆的笑聲。 新開的槐花一樣最滋補的新鮮野蔬。小公主在鄉下的幾天,小翰成每天都會去溝壑河畔採些回來,摘去葉子洗淨了,用面拌好放在籠上蒸,出籠後澆些香油、拌些青蒜,小公主竟比吃山珍海味香甜得多。 宮裡李娘娘不大放心;隔一天都要派人來探問一番或是送些食物。因知小公主在這裡玩得開心,也有心讓孩子見見市井風俗,所以倒也沒催她們回宮。 如此,十幾天一晃而過。當李娘娘派人接她們回宮後,乍一見女兒的臉,不禁吃了一驚!起初以為小公主的臉腫了,細細瞅瞅捏捏,才知女兒竟是吃胖了。加上被鄉間的太陽和野風吹曬了幾天,看上去黑紅光潤的,分明結實了! 李娘娘帶著小公主來見父皇時,武帝見小公主黑紅健康的小臉,撫著小臉蛋兒呵呵笑道:“這臉兒曬的,真像鮮卑老家氈包裡的那些小丫頭子。” 從這裡開始,奶孃便不時帶小公主到鄉下游玩一番了。每次都照例給她另換上一套農家的粗布衣裙,放她四處撒歡滾打。在山野河畔跑累了,回到家來,睡在土炕粗被上倒頭便睡。奶孃秀月這時便守在她身邊,望著她那可愛的小模樣,忍不住老想伏在小臉上親親。 小公主醒來,不是纏著跟奶奶學搖紡車、抽棉線,便是要學撂梭子織布。再就是跟翰成父子在寬大敞亮的院子裡學織泥屐、編葦蓆,或是跑到隔壁大娘家裡,跟一群鄉下的姐姐們學扎花、剪麥秸葶、掐草辮子。 夜晚,在院裡的大杏樹下,小公主和翰成一齊坐奶孃懷裡,聽娘講天上海里和山裡林裡的神仙鬼狐故事。 這樣,娘和公主妹妹每次回宮,小翰成總要跟在宮車後面追上好遠的一段路,直望到載著娘和妹妹的車影消失在翻揚的塵埃盡頭時,才獨自噙著淚返回家。 童年,翰成對母親的依戀和思念,大多是在一種溫暖如夢的回憶裡,那裡除了母親那溫柔秀美的神情和愛撫的手兒外,總還要伴著公主妹妹那雙黑瑪瑙似俏皮的眼睛和銀鈴般的笑聲。 母親和公主妹妹兩人,在他的記憶裡已混融合一了。 以後,每次母回京,車上的小公主總是和車下的翰成一樣又哭又鬧,非要奶孃答應帶翰成哥哥一起進宮。後來明白再鬧也無用時,小公主便一抽一咽地著坐在奶孃懷裡,手裡握著翰成哥哥送她禮物:或是裡面裝了一隻蟈蟈的紅白高梁秸編的小花蟈蟈籠;或是哥哥親手扎的小花燈、小風箏;或是哥哥送她的一對小泥屐……淚眼迷朦地望著在車後面叭嘰叭嘰奔跑追趕的翰成哥,直到看不見他的身影時,才伏在奶孃懷裡大哭一場,直到被車輪顛睡為止…… 到了宮中,翰成哥送她的這些禮物,便成了她遠比珠寶玉翠更加珍愛的收藏。 在賀公主的記憶裡,開始懂得什麼是愛別離苦的滋味,便是從翰成哥那漸漸淡遠在山路上的小小身影、在隆隆作響的車輪和馬鈴聲響在空曠的山道上開始的…… 那年春寒,小公主不經意受了一場風寒後,病雖好了,卻覺得吃什麼東西舌根都是苦的。 那天,她的小貓跑到了掖庭宮的後花園,她四處尋貓時,突然看到園子角落裡有一樹乍開的槐花,一時又驚又喜,立馬就叫人折了下來,要奶孃親手做了她吃。 奶孃精心做了一碗,公主嚐了兩口便放下筷子,說根本不是在鄉下老家吃的味道。後來自己想明白了:高牆大內的宮中,如何能夠品味得到山鄉農院裡那種濃濃的親情和開心的野趣? 正巧,聽說奶孃近日要回老家為翰成哥哥的爺爺上墳,賀公主便鬧著要娘娘恩准她跟奶孃再回鄉下一趟。 可是,公主畢竟不是小孩子了,雖說鮮卑人比漢人的規矩一向少些,可畢竟沿習的多是中夏風俗,女孩子大了,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