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3/4 頁)
了!很多時候,越不想做的事情還越要儘量做的漂亮些。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原因,讓人無可奈何的身不由己。
大唐開元年間,一派盛世景況,李唐王朝國勢強盛無有能出其右者,其治國方針是依照儒家思想來確立的。唐代極力提倡孝道,唐玄宗曾親自注《孝經》,在提倡孝道的後面,隱藏著“欲求忠臣,必於孝子”的目的。唐代統治者把“禮”做為治理天下的工具,其中貫徹著“三綱五常”的精神。三綱謂之“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要求為臣、為子、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於君、父、夫。這類東西,完全是以等級定尊卑,以權勢定高下。只要你在“君、父、夫”的位子上,甭管是否辦事有能力或說話有道理,在你之下的人都必須俯首帖耳惟命是從,否則就是“不忠不孝”。不要小看了這四個字,封建社會對忠孝之義是極其看重的,有時甚至是孝在忠之上,因為不為孝子,肯定枉作忠臣。魏晉以孝治天下的時候,不孝可以輕而易舉成為殺人的罪名。李略,生在唐朝的李略,在這個父母之命不可違的時代裡,他能頂得住這如泰山壓頂般的壓力嗎?
靜安王府,王爺的書齋。李略和父親靜安王相對而坐。
靜安王一襲紫緞便袍,面容清雋剛毅,身材高大挺拔,氣度很是軒昂。李略和他很相像,此時父子倆坐在一起,更是一目瞭然的骨肉血脈之親。
“略兒,你的事情,你娘都對我說了。你如今大了,知道男女之事了,會親近起女孩兒來,也是再自然不過的。雖然你娘說那個女子不夠好,但你若實在喜歡,娶回來也未嘗不可。”靜安王言語平和,不似王妃那般毫無轉圜餘地,李略不由地帶著幾分希翼地看向他。
“只是你的婚事,皇上已經預備要賜婚,他正在為你挑選適宜的女子為世子妃,所以你在外頭喜歡的女子,只能納為側妃。等奉旨成婚娶了嫡妃後,隔上一年半載,你再接那個阮氏女子入府吧。”靜安王不如王妃對“外頭的女人”那麼牴觸至深,他認可男人三妻四妾,既然兒子自己喜歡,納為側室好了,何必非要鬧得太僵。他覺得自己這樣安排,李略應該會沒有異議可言了。
李略希翼的眼光黯淡下去,低下頭,他聲音極低,卻並不膽怯:“爹,我是要明媒正娶她,不是隻想納為側妃。”
靜安王一盅茶剛送到唇邊,此刻又放下去,依然平和的聲音,卻開始注入了父親的威嚴在其中:“略兒,爹方才已經跟你說得很明白了,那個阮氏女子,只能納為側妃,若依著你孃的意思,側妃都不稱她的心。爹已經很是寬了你一步。”
“爹,您再寬上一寬,讓我娶她為妻吧!我從來沒有這樣喜歡過一個人,從前、現在、以後,都不會這樣喜歡了。只有她,她是我生命中的另一半,沒有她,我的生命就不完整。爹,我求您了。”李略抬起頭來,眼睛帶著懇切地哀求看定父親道。
靜安王非但沒有被兒子如此懇切的哀求打動,反倒平和的目光變得尖銳起來,冷冷地道:“略兒,難怪你娘說她對你很失望。你看看你現在這副樣子,為著一個女子如此神魂顛倒。什麼叫沒有她,你的生命就不完整?你是靜安王世子,幼承庭訓習文練武,爹要求你做到‘文能匡社稷,武能定乾坤’。這都是為了你將來襲爵後,更好地報效朝廷為國效力。這亦是我李氏子孫的責任。不是為著一個女子,你就什麼事情都不管不顧了吧?”
《有緣千年來相會》第七十二節(2)
“爹,我不過是想娶一個自己心愛的女子為妻,這與我襲爵後報效朝廷並不起衝突呀!”
“怎麼不起衝突?現在爹孃的意思都跟你說的很明白,那個女子,只能納為側妃,你還這麼固執己見,罔顧父母之命,是謂不孝。‘不孝則不仁,不仁則不義,不義則不忠’,如此不仁不義不孝不忠,你還如何當得起朝廷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