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第4/5 頁)
偈曰:
劫火終訖,乾坤洞然。須彌巨海,都為灰煬。
天龍福盡,於中凋喪。二儀尚殞,國有何常。
生老病死,輪轉無際。事與願違,憂悲為害。
欲深禍高,瘡疣無外。三界都苦,國有何賴。
有本自無,因緣成諸。盛者必衰,實者必虛。
眾生蠢蠢,都緣幻居。聲響俱空,國土亦如。
識神無形,駕乘四蛇。無明寶養,以為樂車。
形無常主,神無常家。三界皆幻,豈有國耶?
雲中金城,瞿摩帝伽藍。
魏主拓跋燾從長春真人丘處機與司徒崔浩之議,專尊妙空高聖太上洞真玉宸大道君,盡去境內佛教,摧破一應佛寺,但瞿摩帝伽藍乃竇太后所立,因此獨存。
伽藍之內遍植菩提樹,又引溫泉之水灌之,菩提樹因此長得十分繁盛,濃蔭森森,參天蔽日,又有蓮池處處,諸色菡萏盛開,水上白霧繚繞,置身其間,微風徐來,遍體清涼,世間憂煩,彷彿一掃而空。
僧伽尼眾身穿黃衣,於林間池邊肅然而行,相逢並不說話,只是躬身合十而已。
“一心觀禮,娑婆教主,九界導師,如來世尊,於五濁世,八相成道,興大悲,憫有情,演慈辯,授法眼,杜惡趣,開善門,宣說易行難信之法。當來一切含靈,皆依此法,而得度脫,大恩大德,本師釋迦牟尼佛。”
清冽的誦經聲自瞿摩帝伽藍的西面響起,此處有無常院一座,純以白銀為之。院高七十尺,以象七寶;分為三層,以象三乘;周圍四面,象四無量;四面各長六十尺,以像六度;四角有四柱,像佛般泥洹處,常與無常、樂與無樂、我與無我、淨與無淨;柱上雕以釋迦牟尼佛過去本生、處胎、降生、成道、轉輪、說法、泥洹種種故事,又有西方極樂世界寶樹、德水、蓮花、接引、化生、讚歎,諸般景象,栩然欲動。無常院頂之上,又有金瓶一尊,高十尺,象菩薩十地,飾以祖母綠、祖母印、祖母碧、摩尼珠、夜明珠、碧塵珠、碧火珠、碧水珠、消涼珠、九曲珠、定顏珠、定風珠,每至夜間,光照常數百里。
無常院內,白銀堂上,供三尊琉璃聖像,中為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導師阿彌陀佛、左為西方極樂世界無邊光熾身大勢至菩薩、右為西方極樂世界大聖大神訶利帝母菩薩。
北魏皇太后竇迦陵白髮蕭蕭,一身緇衣,與白衣尼蕭後一左一右,長跪佛前,唸誦聖號,為子孫祈福消災:
“一心觀禮,圓滿報身,所居之處,永無眾苦諸難惡趣魔惱之名,亦無四時寒暑雨冥之異,寬廣平正,微妙奇麗,超逾十方一切世界,實報莊嚴淨土,阿彌陀佛。”
竇太后拜,白衣尼起。
“一心觀禮,無量壽佛,亦號無量光佛,亦號無邊光、無礙光、無等光,亦號智慧光、常照光、清淨光、歡喜光、解脫光、安隱光、超日月光、不思議光,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阿彌陀佛。”
白衣尼拜,竇太后起。
“一心觀禮,萬德洪名,能滅眾罪,果能一向專念,自然垢障消除,不但道心純熟,且可福慧增長,臨命終時,聖眾現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亂,接引往生極樂世界,七寶池中,花開得見,阿彌陀佛。”
竇太后拜,白衣尼起。
如此兩人拜念不已,蒼然清勁的聲音迴旋在白銀堂中,無常院四角頗黎鍾鏗然和鳴,演說諸行無常,隨著天上的流雲,遠遠傳出雲中金城之外。
大鮮卑山,白頭山下,地名桓州,去雲中金城之北三百里,有平原七千裡,原名敕勒川,閃電河自白頭山流下,逶迤穿越其間。只因草色如海,又有花色金黃,一莖數朵,若蓮而小,六月盛開,一望遍地,金色燦然,後漢年間,鮮卑力微皇帝巡幸至此,見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