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4/5 頁)
江南幫影響力大。
在這個時代,蘇州府文人給世人最大的印象僅僅是名士風流,是文化符號,而不是政治影響力。至於東林黨、復社這些興起於江南、直接影響國策的地域色彩濃厚的、有活力的社會團體更是連個影子都沒有。
有些事情,總是需要人去做的,方應物暗暗想道,他也要當一個憂國憂民好少年。
到了次日,巡撫行轅門前巷子車水馬龍,一時名流薈萃,堪稱盛會也。
畢竟宣德朝之後巡撫威權日重,面子還是很大的,接到邀請的一般都會前來,哪怕要從外縣趕一天路。
蘇州城以園林著稱,巡撫行轅的後花園就是一處造設精緻的園子,這次王恕口中的“公餘雅集”便就用了這地方。
除去僕役小廝,客人約莫二三十人,年紀多在中年以上。方應物看到有幾個面熟的,比如祝允明的岳父李應禎老先生,文徵明的父親文林大人,以及昨日才認識的王惟道老先生。
其餘在方應物眼裡都是陌生人,不過他提前看過名單,知道其中除了府城之外,還有太倉王家、吳江沈家和葉家、崑山歸家、常熟翁家等等十幾個家族的代表。
確實是一場雅集盛會,這才是蘇州名流雲集的大場面,相比之下,望遠樓那集會只能算小兒輩胡鬧。
方應物是跟在王恕後面進來的,王老大人進了園子就對眾人拱拱手,便坐在了一處樹蔭底下的主座上。
眾人還過禮後,鬆鬆散散的坐在四周,旁邊一道人工小河蜿蜒而過,將這裡圈出了一方幽靜的小天地。
而方應物自己,則只有站在王恕後面充當侍立童子的份。他目光掃來掃去,發現不少客人背後都站著和他歲數差不多的少年人,甚至還有歲數更小的孩童。
方應物當即揣測道,這些少年人八成就是家族中的未來之星,特意帶出來見世面的罷?說不定哪個就是日後的大名人。
比如文林旁邊那位十來歲的小童子,方應物估計他有九成可能性是將來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徵明。
方應物正閒得胡亂猜測時,王恕作為主人,先開了口,“本官自從到任蘇州以來,諸事繁多,始終不得空閒。諸君都是江南名賢,本官久仰大名,只恨不能識荊。今日總算偷得浮生半日閒,有幸請來諸君晤面,在此共賞春光,也不啻為本官餘生之幸。”
眾客人這把歲數了,都是老場面,當即很有默契的高聲道:“謝過老中丞款待。”
王恕轉頭對方應物道:“老夫年歲已高,不免神思遲滯,你代老夫制詩一首歡迎嘉賓。”
方應物繞到王恕前面,作揖道:“謹遵命。”
眾人到了府城,不免會互相拜訪故舊,對巡撫行轅裡這個突然走紅的少年人都有所耳聞。號稱兩句殘詩壓姑蘇,一手詩詞功夫堪稱精湛,尤其受女流輩推崇追捧。
今天見此人要當眾賦詩,眾人不由得起了興趣,卻見他沉思片刻,然後才當眾吟誦道:
“水過吳淞數縣哭,今春最苦是農夫。茅舍薪茭官賦稅,田園沙礫古河渠。微波競走催租吏,積雨難通治粟車。府北炊煙多未起,朱門敢嘆食無魚。”
在座的盡是飽學之士,豈能聽不出這詩詞中的意思,說的就是最近本府北部的水災。最後還習慣性譏諷了一句“朱門敢嘆食無魚”,這是典型的詩人仇富毛病。
以他們的修養,不至於像花錢附庸風雅的販夫走卒那樣大罵煞風景。但聽到這首詩,他們心裡都十分明瞭,今天王巡撫將他們召集起來,必然是要宣講勸稅的。
之前他們曾聽過王巡撫要加民田稅的風聲,但一直不太確定。今天他旁邊這個小子上來就感慨災民艱苦,無異於正式開始對他們吹風。
王恕看似紋絲不動,但卻將眾人神態都掃落眼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