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5 頁)
高崖的草木叢,仍然發出示威性的咆哮叫嘯,向騎士威嚇。
道裝老人安坐不動,陰森的目光盯牢了漸來漸近的年輕騎士,隨騎士的接近,陰森的眼神也逐漸加強,流露出警戒的神色。
年輕騎士毫無不友好的表示,蹄聲得得逐漸接近,平和的目光,友好地落在道裝老人的身上。
“你像是認識我。”老道突然遠在十步外發話打招呼,嗓音高亢尖銳,與花甲年齡不符。
“恕在下眼拙,不認識道長。”
年輕騎士敬老尊賢,扳鞍下馬牽著坐騎走近,臉上有友好的笑容:“在下第一次走這條漢中道,一切陌生。在下姓黃,從西安來。請問道長的仙號如何稱呼?”
儘管老道的臉上,流露出敵意的神色,年輕騎士毫不介意,態度誠懇不亢不卑,頗有禮貌。
“你真不認識貧道?”老道沉聲問,徐徐整衣站起。
“真的、在下確是第一次行腳關中。”
“從何處來?”老道追問。
“很遠,江南。”
江南,大得很呢:年輕騎士說的是所謂京都官話,沒帶有江南腔。
“江南?姓黃?大名呢?綽號呢?”
一連串問題,像在盤底。
“黃自然。”年輕騎士含笑通名:“在下浪跡天下將近五年,第一次行腳關中漢中,用江湖口吻盤道,實在無此必要。萍水相逢素不相識,盤根究底是相當犯忌的事,在下要趕路,後會有期。”
年輕騎士正欲扳鞍上馬,掛上判官頭的韁繩突然飛起。手急眼快,他一抬手便壓住了韁繩。
“好深厚的移山倒海神技。”年輕騎士黃自然臉色微變,脫口稱讚:“鳳翔府金臺觀老道們的仙術。武當的祖師爺張大仙,道術絕學不傳武當山,北留手澤於關中,東傳浙江張松溪張真人,僅武功留傳武當山。武當門人的道術就膚淺得很,內家拳劍傳世卻大放異彩。我想,你是金臺觀的有道全真,所表現的風度,卻缺乏真正的道氣。好了,我不想招惹你。”
“唔!你似乎真的不認識貧道。”
老道也臉色一變,盯著黃自然按住緩繩的大手,似乎仍不相信,那隻大手能按住自行伸展欲飛的緩繩。
“沒有騙道長的必要。”黃自然伸腳踏鐙,準備上馬:“前天在下落腳在寶雞,概略知道金臺現的事,對張大仙當年在金臺觀假死逃世的神蹟心嚮往之。我對朝廷公然支援少林武,當的事毫無成見,對少林武當的門人子弟也毫不嫉護。人人頭上有片天,我不會仗劍上武當山向名門挑戰以抬高身價,更不會與金臺觀的道術比高下,道長在中途施術示威我不計較,但請不要進一步找麻煩。我可以走了嗎?”
語氣軟中帶硬,充分表現出年輕人缺乏修養,心裡不高興,就忍不住話中帶刺。
老道冷森地瞪著他,眼神變得相當複雜,已經從這番話中,感覺出危險的氣息。
毫無成見,毫不嫉妒?
朝廷支援少林武當,是天下眾所周知的事。
少林自從少林十三憎,幫助大唐打江山,奠定武林北斗地位之後,歷代皇朝皆對少林另眼相看,本朝定屬之後,少林僧兵皆由朝廷撥專款度支,百餘年來,多次調遣僧兵平定內亂。
目下仍有三百餘名僧兵,在東南沿海參與剿倭,表現相當出色,比上次參與剿匪(山東響馬)表現好得太多了,正所謂雪恥圖強,重振少林聲威。
把武當捧出來與少林分庭抗禮,也是朱家皇朝培植武林第二勢力的政策,派六十萬丁夫,把武當山修建得比少林更巍峨瑰麗,封為太和太嶽,比中嶽有過之而無不及。
武當的祖師張三丰,為了躲避永樂大帝的專使,在金臺觀假死,逃入四川潛隱峨嵋。但被專使拆穿了他的把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