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第4/5 頁)
幹什麼吃的……去大醫院,進去還要去化驗血,做什麼什麼檢查……我們國家不是年年說高醫療,為什麼我覺得一個小感冒,治起來反而越來越麻煩了?
小時候吃幾顆藥很快就好了,現在……
還是說,我老了?
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邊草原勢力蠢蠢欲動,朝中對於是否會再起戰亂一事其實各有紛爭,一批文臣固執的認為北方狄族之前已經和談,定然不會再輕起刀兵——也不知道哪來的自信,就好像之前兵敗了還提出要和親要求公主嫁過去的不是北狄似的,反正就一句話,息事寧人!除非對方果然在邊關宣戰,否則,這些頑固派,是死都不信,才寧靜了不到一年的邊關,又要起戰事了。
這些文臣大多是上了年紀滿腹學問的大儒老臣,甭管他們是不是真心這麼想還是出於別的什麼考慮,他們這麼堅持著,卻叫朝裡那些心急火燎上奏請皇帝趕緊備戰的武將們急得不行。
除卻戰亂年代,各朝各代,都是重文輕武,都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對讀書人,文臣,武官嘴裡撇得厲害,回頭教育子孫,卻也希望家裡能出個讀書種子,官場裡,又最講究的是資歷,這些老人文臣一堅持,便是聖人,也不好貿然反駁。
可武將到底比文臣明白戰爭的事,這些文人,在和平地帶呆久了,根本不知道那戰場上的殘酷,武將們卻都是曉得的,這北邊要真是隻是動一動那還好,若真存了心思要打,自己這邊不提前做好準備,到時候,不定就是一城一鎮的百姓得遭殃,等到那血流成河,這些文人再來後悔,又有什麼用?
因此,最近朝堂罕見的武官跟那些個德高望重的老臣給槓上了,雙方各執一詞,為著到底是不是該備戰吵得是不可開交。
其實,哪是那些文臣不知道事態緊急,戰事要緊,哪是他們不願意備戰,要是可以,這些向來堅持國之顏面的文臣,恨不能叫那些敢對朝廷有半點不敬的夷族好好知道知道朝廷的厲害才好——可實在是,國庫空虛,根本撐不起一場戰事了。
武官不直接參與地方行政事物,所以根本不知道,早幾年天災較多,不是這邊幹了就是那邊澇了,朝廷不但不能收上賦稅,相反還要從國庫裡撥糧撥錢出去,這兩年雖然好了些,可前頭北邊的戰事還在打,各地賦稅收上來,也不過是填補下漏洞,根本頂不了事。之前還有皇帝許諾的減賦不加賦,各地開支……朝廷裡現在,真的是沒錢了。
戶部就那麼點銀子,要都拿出來,那邊再要旱了澇了水壩決堤流民作亂……朝廷非得抓瞎了不可!
那難道就看著北邊那兒蠢蠢欲動,到時候邊關百姓受苦?
皇帝為此憂心了已經大半個月,再一查國庫的錢袋子鹽政,基石糧食一塊兒,更是差點沒氣得圖吐血,短短時日,面容便以肉眼可見的額速度消瘦下來。
太子自然是要為君分憂的,如今這情形,朝廷若不想辦法開源積攢些銀錢,後面少不得就要出亂子,而要開源,無非也就那麼兩條道,一條是跟百姓伸手,一條就是跟那富貴官宦伸手。
百姓那邊,皇帝早前才許諾過不加稅,這會兒食言而肥,君威何在?肯定是不能動的。
倒是這富貴官宦,俞默言那時候露出來的冰山一角,皇帝可還記得清清楚楚,那些個揹著他也不知道跟他哪個兒子勾結上了的東西,他還沒死呢,就已經在盤算著後路了,要不好好教訓教訓一下這些個目無君主的,他九五至尊的威嚴何在?
幾乎是朝中大臣爭論不休的時候,皇帝就已經想好了出路——不聽話的狗養著幹什麼?還不如趁早殺了,雖上不得檯面,勉強倒也算的一盤菜。
據說揚州大鹽商家中金山銀海堆積,富可敵國,只希望果真名副其實才好。這樣,抄家過後,也許也能稍稍填補國庫的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