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3/5 頁)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道乃宇宙之本源,是世間萬物之始。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種類繁多,可有仙道、魔道、佛道、武道……像是洪荒赫赫有名的仙道之祖鴻鈞老祖創出仙之道,西有準提道人、接引道人自創佛道,魔道之祖乃是羅睺。”
“老師,您修的是何道?”一隻猴精問道。
“呵呵,本尊自感仙之力重術不重鬥,所以創出武修之道。武者鬥也,鬥天鬥地鬥人,與天鬥力有樂,與人鬥智其樂無窮。”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執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
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
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
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惟見於空。
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
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
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謂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謂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
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
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
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趙虎問道:“成聖有何法?”
答曰:“大道三千,條條可以證道,證得一道便可立地成聖,不過大體有三種,一是以力證道,此證道之法最難,不過成功者修為境界皆是上乘;再者是斬三尸成聖,此證道之法不難也不易,證得此道者僅是中庸之道,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則已;餘下便是功德成聖,此法最是容易,不過也最是下乘。”
仙君接著講道:“修煉有三寶三要。
三寶者,精、氣、神也。精,先天一點元陽也;氣,人身未生之初祖氣也;神即性,天所賦也。此三品上藥,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化道,三寶之旨也。
三要者,一曰鼎爐,異名雖多,而玄關一竅,實鼎爐也;二曰藥物,異名亦多,而先天一氣,實藥物也;三曰火候,名亦甚多,而元神妙用,實火候也。”
“人體有三關三田。夫背後尾閭、夾脊、玉枕,謂之三關,屬督脈,為陽;前面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謂之三田,屬任脈,為陰。此陰陽升降之路,自背後督脈上來,即屬子,自前面任脈下去,即屬午,子午抽添,所謂周天火候是也。
先說三關:尾閭關在背後夾脊下,脊骨盡頭處,其關通內腎之竅。直上至背後對內腎處,謂之夾脊雙關。又上至腦後,謂之玉枕關。三關通起一條髓路,號曰漕溪,又曰黃河,乃陽氣上升之路。
再論三田:泥丸謂之上丹田,其穴在兩眉正中入內三寸之地,方圓一寸二分,虛間一穴,乃藏神之所。心下三寸六分,名曰土釜,黃庭宮也,乃中丹田,方圓一寸二分,亦虛間一穴,乃藏氣之所,煉丹之鼎。直下與臍門相對過處,約有三寸六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