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又當學徒了(第1/3 頁)
耗時了半個月,何雨柱終於給他的片區裡大大小小的院子的管事人員都選好了。
甚至,就連這些管事人員的培訓,也完成了。
其實,說是培訓,也不過就是強調一下紀律和安全問題。
畢竟這些選出來的大爺大媽,就光眼力的問題,就不是何雨柱他們這些小年輕的能比的了。
還別說,這些大爺大媽被選出來之後,是真辦事啊。
一條條的各種可疑人士的資訊乎乎的往上報。
雖然大部分都是一些何雨柱他們在走訪的時候,就已經知道的存在。
可是,量變到質變。
數量一多,也就總會有那麼一條兩條的漏網之魚被發現了。
漸漸的,大爺大媽那邊也沒什麼資訊往上報了,何雨柱他們的工作內容也算是基本固定下來了。
每天下片區巡視一圈,跟這些大爺大媽嘮嘮嗑。
一天的工作,也就算完成了。
時間,也慢慢到了盛夏。
眼瞅著還有幾天立秋了。
何大清這邊卻給何雨柱找了“班”加。
“柱子,看你最近單位那邊也不怎麼忙,天天都能到點下班。這樣,西城那邊新開了一家川菜館。川菜館的伍師傅託人找到我,讓我幫他兒子歸置一下手藝。你也別閒著了,去跟那位伍師傅學幾道川菜。”
何雨柱也就猶豫了那麼幾秒吧,就直接點頭答應了。
畢竟不管到什麼時候,手藝這玩意,最起碼是生活的下限保障。
就這樣,何雨柱又開始了學廚生涯。
每天下班,何雨柱都得吭哧吭哧的先走上1個多小時,來到位於西長安街的電報大樓旁邊的峨眉酒家,往後廚大灶旁邊一站,看著伍師傅做菜。
等菜做好了,送上餐桌了。
伍師傅來一句“記住了麼?”
要是何雨柱來一句“嗯,記住了。”
那來吧。
隨著伍師傅的一句“那就去把鍋戧了吧”,何雨柱就得在後廚一眾學徒的羨慕眼光中,去後院戧鍋去。
別以為伍師傅這不是在認真教,只是讓何雨柱去幹點雜活,用來消磨時間。
其實,戧鍋,在北方,還有一個詞,叫蹭勺的。
說白了,就是刷鍋的。
在過去,因為用水沒有現在方便。
所以那時候的師傅們,每炒完一道菜,就會換一口鍋,或者在北方,換一個炒勺(也有叫馬勺的)。
可是就算大飯莊唄,也不可能備個幾百口或者上千口鍋吧。
這樣一來,就會有人把師傅們炒過菜的鍋,拿到後院,用細沙或者草木灰把鍋裡戧幾遍,蹭幾遍。
然後才是用水把細沙或者草木灰沖刷乾淨。
別看這個活不好乾。
但是,可不是一般人能幹的上呢。
能幹上這個活的,不是大廚的親兒子,就是已經遞過門貼,在引保代的指引下,拜過師父的正兒八經的徒弟。
因為在過去。
你看哪個師父會教徒弟“油溫多少度鹽放幾克,蔬菜炒到什麼樣了味精放幾克,最後肉變成什麼色了醬油放幾毫升”?
難道師父們不知道這麼教省事麼?
不,是他們也沒辦法。
實在是我們的菜太博大精深了。
已經精深到每個變數的不同,都會引起最後的味道的不同。
就比如,火候。
影響火候的變數有很多。
過去的燒柴火或者煤炭時候的乾溼、種類,拉風匣的速度,甚至,鍋的材質,都是影響火候的變數。
至於現代,煤氣和天然氣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