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3 頁)
但馬上反映過來:“傑作?哦,哦 …… 你知道,我當時寫完這封信以後想回到北京後立刻寄給你,後來又感到有些難為情。想修改一下,然後再寄給你。可是一忙起來,就把這封信放下啦。到了國外以後,再看看這封信,想起我們當初的情景,感到非常親切。覺得還是照原樣寄給你更顯得真實一些,所以當時沒有去想別的,就把一年前寫的這封信原封不動寄給了你。喔,你看了以後是不是覺得有些可笑,覺得我有點傻呀?”
“不,不,沒有。恰恰是這封信打動了我,才使得我認為你一定還會回來的……”
……
兩人又一起來到過去曾經到過的少數民族村寨,這裡和三年前沒有什麼不同,原始味的村落,茂密的叢林 …… 隨即倆人步入了那條通往貴陽火車站的小路。彎曲的小路還是那樣清淨,聽不到大路上繁雜的汽車聲和喧鬧聲。當初若揚帶徐嶽走這條幽靜的小路就是為了抄近路,比起大路來確實近了許多。
還是那座小橋,目睹了人間旅程的古橋;還有那些熟悉的大樹,那條小河,那條見證了人間滄桑的小河……所有這些,對於徐川來說既是陌生的又似曾相識。說陌生,是因為他未曾到過這裡,也沒有觸景生情的感覺,沒有當初哥哥與若揚的那種浪漫的感受,所以是陌生的;說似曾相識,是因為從哥哥和文若揚的信件裡瞭解到了這些。
然而,不論徐川怎樣努力,都無法與文若揚拉近心靈的距離。
這當然也不能夠怪他,那是因為他與徐嶽儘管是孿生兄弟,有著十分相像之處,但徐川畢竟是徐川,他與徐嶽終歸是兩個完全獨立的人,他自然也就沒有徐嶽那樣的情感和思維,更不會有徐嶽與文若揚兩人那樣相遇相知的情感經歷。如此怎能夠讓他們的心靈達到相通呢?
而這些,文若揚似乎並沒有過多的注意到。她只是覺得現在的“徐嶽”不像幾年前那樣開朗和富有詩意了。她自己在心裡這樣想:這可能都是因為他出國留學所形成的吧?
兩人一路走一路聊,徐川告訴文若揚說由於自己在國外的學業還沒有最後完成,過一段時間自己還將要回美國去學習。文若揚聽後不知是沒有想好還是別的什麼,她沒有過多的反映和表示。這樣一來好像對徐川來說是再好不過的事情,因為這樣就能夠免去許多的麻煩,又何樂而不為呢?接著徐川又告訴文若揚自己此次回國的目的所在。文若揚聽後立刻來了興致,她說自己正是在假期當中,願意為此項活動助他一臂之力。徐川也當即表示非常歡迎她的加入。
第三十五章 疑團頓生
北京。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為了全力搞好父親的這場紀念活動,徐川開始了緊張的工作。他忙著奔走於爸爸的同學、朋友、學生、同事、文藝界資深人士以及演出單位和電視臺之間。此外,還要與一些國外友人通電話進行聯絡,並一個一個向他們發出邀請信函。
無論徐川走到哪兒文若揚都會跟隨到哪兒,裡裡外外還真幫了他的大忙。比如說製作節目單、設計廣告宣傳品、發放請帖和邀請函、接待來訪事宜,林林總總的事情非常之多,每一件事情文若揚都做得非常認真仔細。為電視臺、報紙準備的新聞報道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