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部分(第1/4 頁)
土與行政之完整、給予中國完全無阻礙之機會,以發展並維持一有力的鞏固之政府,施用各種之權勢,以期切實設立並維持各國在中國全境之商務實業機會均等之原則。實質上是要中國政府執行門戶開放、機會均等原則。
當然,中國方面關於取消治外法權、撤退外**警、恢復關稅自主權、取消勢力範圍、廢止“二十一條”等方面的希望和提議都未能取得實質性成果,反而因為仰仗於英美兩國幫助,同意列強所提出的機會均等、門戶開放的原則,不僅未能真正消除帝國主義加諸中國主權的各項限制,使中國由日本獨佔變為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當然,迫使了日本軍方退出山東、交還膠州灣,雖然中國將支付鉅額贖金用於膠濟鐵路的贖買,並且日本並未失去鐵路的控制權,然這也算是一個弱國外交的一次小小勝利,即使代價沉重。
“從華盛頓會議來看,世界各國列強並沒有放棄大炮鉅艦主義思想,然而他們在航母噸位問題上作出了一定的限制……”對於人民軍海軍而言,最關注華盛頓會議議程的部分就是各國限制海軍軍備的重點在哪兒,會議上各國依舊將戰列艦作為主力艦艇看待,對於航空母艦也沒有偏見,很直觀明朗的告訴海軍,重視航空母艦或將成為時代發展的主潮流。
1910年一名叫尤金·伊利的美國飛行員駕駛一架柯蒂斯雙翼飛機從美國海軍伯明翰號輕巡洋艦上成功起飛,這是一次偉大的嘗試。然後,經過精心準備後,他於次年1月18日成功架機降落於賓夕法尼亞號裝甲巡洋艦上,該艦艇上為其配置了一個長31公尺、寬10公尺的木質改裝滑降臺,由此他成為第一個在停泊船隻上起飛降落的飛行員,而第一位在船舶航行中實現駕機成功起飛的是英國人查爾斯·薩姆森。
第一艘為飛機同時進行起降作業,並提供跑道的船隻是英國的“暴怒”號巡洋艦,1918年4月它完成了改造後,在艦體中部上層建築前半部鋪設了70米長的飛行甲板用於飛機起飛。後部加裝了87米長的飛行甲板,安裝簡單的降落攔阻裝置用於飛機降落。
第一艘安裝全通飛行甲板的航空母艦,是由一艘客輪改建的英國的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它的改造是在1918年9月完成。它有長168米的飛行甲板,甲板下是機庫,有多部升降機可將飛機升至甲板上。1918年7月19日七架飛機該艦上起飛,攻擊了德國停泊在同德恩的飛艇基地,完成了第一次從母艦上起飛進行的攻擊。而1917年,英國按照航空母艦標準設計建造了“赫爾姆斯”號航空母艦,也稱之為“競技神”號,該艦第一次使用了艦橋、桅杆、煙囪等在飛行甲板右舷的島狀上層建築。
“目前我們所能得到的航母相關資料和訊息就這些,但列強們開始重視航空母艦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按照目前自治區的造船能力,建造戰列艦是可行但不符合我海軍戰略需求的,輕中型巡洋艦、驅逐艦、潛艇、護衛艦、炮艇等,中重造船集團是有足夠的能力建造世界一流的艦艇的,但世界列強已經開始嘗試並在航空母艦上作出努力的時候,我們也不能落後了……”
“按照計劃,海軍建設航空兵部隊是必要的,最高統帥部已經同意我軍的申請,並且同意將空軍航空兵抽調部分精幹力量、從四川民航學院裡抽調部分師資力量過來,在海南島的海口建立我們空軍自己的海軍航空兵學校,然而一個不好的訊息就是空軍申請建設的空軍工程大學、空軍航空兵學校擴建計劃都已獲得透過,我們未來的航空人才招募將和空軍展開直接對抗了…”
陳紹寬是一個很重航母的人,升任人民軍海軍司令以前,他就周遊各國明晰了其心中的航母想法,他上任之後更是多方籌措,說他坑蒙拐騙也好,招搖撞騙也罷,他將中重造船集團、空軍是玩得團團轉,軍艦沒讓中重造幾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