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2/5 頁)
此刻,再次看著聖人塑像,劉秀只感到一陣陣嘆息。
少了昔日的憧憬,多了一絲惋惜!
坐在考坐上,考題已經發下?
考試題目為,“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帝道運而無所積,故天下歸;聖道運而無所積,故海內服。”
主要是以聖道,帝道,天道為題,進行寫作!
看著題目,劉秀沒有下筆做題,而是思考了起來!
文道,有文運之說!
文運昌盛,國家強盛;文氣衰落,國家衰落!
感知著貢院內,文氣的變化,劉秀心中微微嘆息,此刻的文氣好似外強中乾,看似強大至極,其實萎靡不堪!
文氣中,沒有那股銳意之感,沒有了革新之感,沒有了浩然之感,有的只是大而不健,宏而不偉,寬而不闊,徒有虛名,撐不起文道的脊樑,有的只是華麗的外表,有的只是虛浮腐爛!
傳說中,某個王朝滅亡時,指責讀書人說道,國家養士二百年,仗義死節者沒有幾人!
其實這能怪讀書人嗎?
不能怪!
國家養士,好似養豬一般,深恐讀書人出現才華出眾之輩,顛覆了山河,故而將一個個讀書人忽悠成了傻子,忽悠成了窩囊廢,而真正有才學之輩,卻是被打壓,難以出頭。
結果導致了,亂世出不了英雄。
亂世出不了國之棟樑,只能出了一個個窩囊廢,除了以頭搶地,壯烈殉節,或是跪舔之輩,再無其他用處!
種花得花,種豆得豆,國家以何等方式養士,就是得到了何等讀書人!
不要怪讀書人沒有氣節,而應該怪當權者,為了皇位永固採取弱民之法。
所在的體制,讓他們備受不公,朝廷壓制和打擊,讓他們變成散沙,彼此無法信任,更無法團結當危機到來時,他們不會想著拯救,而是牆倒眾人推,加速毀滅!
“真是一個悲哀的時代!”
劉秀想著,心中哀傷!
不由的提筆,書寫了起來:“聖者,通也!聖道,復古也!。中古有百聖,或言仁,或言法,或言兵,或言道,或縱橫,或權術,或刑名,百聖之道,各不相同,然而聖道相通,皆為復古!
復古者,復古之德行。德行者,隨時而變,越發墮落。荒古之民,雖茹毛飲血、蠻橫愚昧,卻大多質樸淳厚、耿直豪爽;太古之民,雖粗鄙無知、猶帶野蠻,卻常敬天畏地、難為利惑;遠古之民,雖漸通世故、日入奢華,卻能守信重諾、尚文重節;中古之民,繁文縟節眾多,仁義道德繁多,卻卑劣苟且、陰毒狡詐,以下賤為榮,以卑劣為榮!
德行,為一國一族根基!德行在,國運在;德行亡,國運失。聖人,不護一家,一國,唯護人族德行,護人族氣運!”
停下了筆,劉秀又是寫道:
“帝者,德合天地曰帝。古有大帝,又名為天子。集某家某學問之大成者,方可稱為子,如上古諸子百家,有梵子,慧子,墨子,兵子,法子等,而天子,乃集天道之大成者,手握天權,口含天憲,一念生滅,萬法由心,此乃天子。”
“天子,天道之子,代天而行,治理百姓,統馭仙、魔、妖、蠻、神等各族,各個勢力。而今之皇帝,德行不足,以陰謀殺戮權術立國;力量不足以鎮壓仙、魔、妖、蠻、神,只能治理區區凡人,卻號稱為天子,名不副實!昔有明君,自知德行淺薄,才略不足,不敢稱皇,亦不敢稱帝,只曰國君,國主……”
太古三皇,遠古大帝,皆是功績無上,德行無上,才有資格,稱皇稱帝!
而當今的皇帝,德行尚不足,全靠陰謀權術,殺戮詭計,統治國家;而在力量上,王朝只是最強大的門派,最強大的勢力,最大的世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