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頁)
神來,一揮手將左右全都趕出了房間,自個兒走到李貞的身邊,笑呵呵地道:“八弟,現在可以說了罷?”
李貞笑了一下,湊到李祐的耳邊輕輕地說了起來,聽得李祐連連點頭不已……
是國內唯一一個致力於收集最熱門的全本小說閱讀網站。( )
第三十六章開府不建衙
貞觀七年六月初八,蜀王李恪上書朝廷,言稱:比有山東崔、盧、李、鄭四姓,雖累葉陵遲,猶恃其舊地,好自矜大,稱為士大夫,每嫁女他族,必廣索聘財,以多為貴,論數定約,同於市賈,甚損風俗,有紊禮經,既輕重失宜,理須改革,請奏重修《氏族志》以定貴賤之分。上甚贊,深以為然,詔告天下將重定《氏族志》以規名份,著蜀王李恪回京主理其事。此詔一出,朝野震動,各門閥世家惶惶不安之餘,大多著人奔走於朝堂之間,尤以蜀王之門庭若市為甚,然,自蜀王七月中到京之後,殊不見客,只召吏部尚書高士廉、御史大夫韋挺、中書侍郎岑文字、禮部侍郎令狐德棻等朝廷重臣入府議事,世人皆不明其所以然。
重修《氏族志》正是李貞給李恪所出的主意,這裡頭牽涉到李唐皇室的面子問題——李唐之真實血統不明,自古以來各家爭議極多,有說李唐是胡人歸化的,也有說李唐是隴西李氏旁支的,眾說紛紜,然而李唐具有鮮卑血統卻是不爭之事實,不過嘛,李唐皇室卻始終自稱為隴西李氏,上追始祖為老子李耳。隴西李氏在漢朝時曾出過飛將軍李廣這等名將,可謂是源遠流長之大門閥,在隋初也算是權傾天下的望族之一,可就是這麼一個輝煌的門閥,在隋初修訂之《氏族志》中僅僅排在可憐的第三等,還被稱之為“駝李”,就算李唐已經傳承了兩代的皇帝,可在那幫子所謂的“士大夫”眼中隴西李氏依舊是不入流的小門閥,一起子山東望族甚至以與李唐皇室聯姻為恥,這令李唐皇室極為不滿。
山東望族目下其實都是些破敗人家,無他,經過隋末的大亂,以往煊赫無比的山東士族大多未能免於貧賤,但它們畢竟都是有數百年曆史、聲望的大族,所以此時他們的“名”還是“著於州閭”的,在名門的政治特權喪失之後,名聲反倒更響了些,這是因為對於很多中小門閥來說,與士族之間的婚媾是炫耀其高貴血統的唯一途徑,趁著這些個名門“經濟危機”之時,以錢財誘惑名門與己聯姻,而與此同時,那幫子士族們又自矜門第,在婚媾過程中大索聘禮財貨,因而山東士族間竟成“賣婚”這一風俗。
李世民曾在多種場合下怒斥山東門閥之無恥,可實際效果卻差強人意,山東門閥氣焰囂張依舊,而時人依舊以聯姻山東望族為榮,便是魏徵、房玄齡、李勣這些勳臣們亦是趨之若鶩,可因著這些所謂的望族中飽讀詩書者眾,在朝野中影響極大,李世民屢次想要下狠手整治,卻都因各種原因而不了了之,故此,《氏族志》實為李世民心病之一,這也正是李恪一上書便得到李世民認可的最重要原因之所在。
一本《氏族志》便能改變名門望族妄自尊大的現狀?這完全就不可能!至少在李貞看來是不可能的事情,按李貞的想法,真要想改變名門望族妄自尊大的現狀,與其在那本狗屁《氏族志》上浪費時間,還不如加緊教化民眾,開啟民智,讀書的人多了,那幫子名門望族所擁有的“知識”便不值錢了,到那時,名門望族憑藉著族中“知書達理”者眾而建立起來的所謂“名氣”自然也就大幅貶值了,收拾起來也就容易得多了不是嗎?當然,明白歸明白,李貞卻不會將這些見解說將出去,他之所以給李恪一夥出這個主意,其用意不過是要造成一個三國鼎立的局面罷了,至於李恪能不能順利修訂《氏族志》、能不能憑著此書再次得到李世民的恩寵,李貞壓根兒就不放在心上,這不,趁著李恪回京之際,李貞可是開始了暗中積攢力量的征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