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2/5 頁)
奔市區。接下來裡幾天,大家在體態嬌小卻很健談的年輕女導遊的帶領下,遊遍了雲南的各地名勝古蹟,不但領略了風花雪月的美麗風光景色,同時也深深品味到來自當地少數民族特有的文化習俗,當然大家此行也收穫非淺,大包小包裝得滿滿當當,季凡為喜歡品茶的程漢章精心挑選了上好的茶葉。
這天導遊帶領大家到這次旅行的最後一站——騰衝縣,從賓館出發後,女導遊笑著給大家提了個問題:“我這兩天領著大家走了不少地方,相信大家對雲南也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想給大家提個問題,都說雲南有三寶,除了普洱、雲煙,誰知道第三寶是什麼?”
“當然是翡翠了,這誰還不知道。”杜英傑白了她一眼說道。
“這位先生回答得非常正確,今天我們要到的地方就是以翡翠聞名的騰衝縣。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下騰衝的發展歷史,騰衝是個與緬甸毗鄰的邊陲縣城,雖然縣城不大,但這裡自古以來玉業發達,千餘年來跟這有‘玉石之王’之稱的翡翠結下了不解之緣。從漢代開始,這裡便成為我國與緬甸進行貿易交往的重鎮。當時,從四川成都出發,經騰衝入緬甸密支那可直抵中西亞,形成了一條絲綢之路,沿著這條路,馬幫、象隊絡繹不絕,販運大量的玉石毛料。這些珍奇綠色石頭,使中國那些王公貴族視為異寶,競相佩戴裝飾,成為時尚,甚至以玉佩區分官階。到了清代,從緬甸運入的玉石彙集騰衝後,一部分就地加工,一部分向東經大理運至昆明加工,再遠銷內地和海外,當時這裡盛極一時。
翡翠這種玉石的構造非常有趣,幾千年來圍繞它產生了一種賭石文化。翡翠在開採出來時,原石外面都有一層風化皮包裹著,據說到目前為止,還沒能發現一種儀器能夠完全照出原石裡的顏色,只能照到一定的深度,這樣一來就根本無法判斷裡面翡翠顆粒的粗細,因此只有切割後才能知道其內部的好壞,而賭石賭的就是在切割前對原石的預判。一塊原石無論切多少刀,只要剩下的原石足夠大,還有變化的空間,其賭性就依然存在,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神仙難斷寸玉。”
“神仙難斷寸玉,嗯!有點意思。”吳文遠笑著說道。
“吳經理你也是有錢的大老闆了,一會兒到了地方可要賭一賭才不虛此行啊!”女導遊適時吹風道。
“到時候看看再說吧!”吳文遠淡淡地回答道。
“在騰衝透過賭石一夜之間暴富那是常有的事。”女導遊望了一眼滿臉之色的眾人接著說道:“保山縣有個姓餘的,他十四歲時就被爺爺帶到緬甸西北的玉石場挖玉石,在那裡一干就是十八年,回家前老闆分給他十九塊玉石毛料作為工錢,他帶著毛料來到騰衝去解剖,誰知解開頭一塊看,大失所望,裡面根本沒見到玉,接著他連解十七塊,全都不值錢,他渾身一軟,癱倒在地上,解玉師傅見他可憐,於是買下他最後的一塊,給了他一些路費和零用錢。但最後一塊玉解開後,竟是上等翡翠,那個解玉師傅頓成鉅富,而餘某隻好一步一嘆地返回玉石場,重操舊業去了。
更為離奇的是騰衝人官某,他從20歲挖到70歲,居然連一塊真正的玉石也未挖到過。一天,他坐在山頭遙望家鄉,不禁傷心落淚,大哭了一場,在下山前他撒了一泡尿,突然發現被尿液衝出一塊帶綠色的石頭,他仔細一看,竟然是整塊的‘淡水綠’大玉石。古稀之年,發了大財,衣錦還鄉,成了當地的一大美談。
當然在我們騰衝最富傳奇色彩的還要數‘綺羅玉’和‘段家玉’的故事,現在還是賭石者津津樂道的道題。清朝嘉慶年間,綺羅鄉玉商尹文達,其祖上從玉石場馱回一塊毛料,通身深黑,其貌不揚,許多行家看後都認為是塊最差的料,祖上便將它當塊石頭鑲在馬廄裡,天長日久,這石頭被馬蹄蹬踏掉部分外皮。一天,尹文達出行來牽馬時,恰好從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