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頁)
囡囡不愛吃肥肉,每當吃飯碗裡有肥肉,她都挑到媽媽的碗裡,媽媽就吃下去。久之,囡囡逢人就講,媽媽愛吃肥肉,直到二十多年後,媽媽更年期,身體發胖了,還患了高血脂,囡囡怪媽都是吃肥肉吃的。
囡囡從小愛吃魚,卻害怕魚刺扎嗓扎嘴。從她記事起,她吃魚都是由媽媽先摘刺,然後她吃,直到現在她三十多歲都不會摘魚刺。她很羨慕會摘魚刺的人,認為那是一種超凡的技術,不是誰都學得會的。在她因為藝術上有所成就,當選為區政協委員後,上報的第一個提案就是《應儘快提高食品精加工程度》。她呼籲經營海鮮等魚品的企業,該生產出無刺魚,以滿足吃魚不會摘刺的人群的需要。她還例舉了大量的論據,說吃魚不會摘刺的人群很是龐大,經調研,八0後出生的人,吃魚不會摘刺者佔68%。這部分人的母親已逐漸進入老年,眼花手抖,再不適合給子女摘魚刺,而且第三代人也正需要有人摘魚刺。如不盡快解決魚刺問題,已嚴懲危及到兒童的健康。總不能因為不會摘刺而拒絕吃魚吧?!魚可是含蛋白質最高的食物之一。
囡囡雖生存能力趕不上媽媽,但基因裡也有母親的聰明伶俐。囡囡從小就學習好,喜歡跳舞。媽媽便皆盡全力培養她。從少年宮舞蹈班到藝術培訓班,直到考上省舞蹈學院,十七八年的痛苦磨練,使囡囡成為了一個很出色的舞蹈演員。這十幾年間,囡囡的汗水灑在練功房裡,媽媽的心血卻灑在囡囡的身上。從小,媽媽不讓她幹家務活,怕粗重的家務活使囡囡的形體變蠢,再不適合跳舞。上大學時,每到星期天,囡囡總會用帶輪子的皮箱,給媽媽帶回一堆髒衣服來洗。直到今天,已當了十歲女兒的媽媽的囡囡,仍不會做飯洗衣,甚至剪指甲。在囡囡上大學那年,她做為新生代表上臺講話,可她向講臺跑了一半,又折了回來,原來是鞋帶開了。囡囡拖拉著鞋跑回坐位,讓媽媽重新把鞋帶給繫好,引來會場的一片喧噓聲。
囡囡雖然生存能力很差,但有兩個方面卻非常優秀,是劉夫人最引以為豪的所在。其一:囡囡天生聰惠,是搞藝術的好坯子,從小到大她得的獎盃、獎牌、獎狀,一個屋子都擺不下。在省舞蹈學院畢業後,她是本校畢業生中惟一留校當老師的學生。其二:囡囡聽話,孝順。她一切以媽媽的指令為生活座標。進入青春期後,囡囡因聰明漂亮,又是學校的優秀生,身邊總是圍著許多小夥子。可媽媽的指令是:上大學前不能談戀愛。於是囡囡便一字不差地向小夥子們復訴媽媽的指令,不越雷池半步。為此,劉夫人很是驕傲,在當今孩子成熟早,早戀情況嚴重的形勢下,自己的女兒無疑是優秀的。囡囡上大學後,媽媽的指令又下達了:有適合的可以談戀愛,但有兩條,一不能影響學業,二一定要讓媽媽把關。於是囡囡又開始一絲不苟地執行媽媽的指令,每每遇到了鍾情的小夥子追她,她便說:“這事跟我說啥,去找我媽唄!”
就這兩條,便足以讓劉夫人感覺自己幸福死了。每每當女兒走上領獎臺,捧著獎盃做獲獎感言,第一句話是感謝媽媽時,她會在心裡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最成功的女人。儘管有時劉先生會在妻子身邊吹點該讓孩子提高生存能力的冷風,但對劉夫人來說,絲毫沒有作用。
在媽媽的大肆篩選和多次考核後,囡囡終於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戀人。小夥子同囡囡一樣很優秀,是學高能物理的博士生,在中科院某研究所當研究員。小夥子不但博學多才,還孝順聽話,處處唯丈母孃旨意是從。但有一點和囡囡很相似,不會做家務,不會洗衣服,不會幹生活中的一切,當然也不會摘魚刺。從此,每每家裡吃魚,劉夫人便要摘兩個人的魚刺了。於是劉夫人認真地摘,女兒女婿便心安理得地認真地吃。等摘完吃完,菜涼了,魚涼了,女兒去聽柴可夫斯基的光碟,女婿到電腦裡去神遊,老頭子去看新聞聯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