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深宮之處悶騷男(第1/3 頁)
事是明擺著的,可皇帝心思難猜。
帝王心術,深不可測!
說不定,皇帝心裡已經有了主意,但就想看看眾臣是如何主張?
“父皇,兒臣以為,就實情來看,北涼受災那是不假!”
四皇子永泰,斜瞥了夏士誠一眼,遂又說道:“但我大昌疆域更是要緊,不妨我大昌拿出糧來,以糧為籍,可做交換陽明、河套二地之移交條件。”
“聖上,四殿下所言,頗有道理,雁門關外,陽明、河套二地足有五百里之廣,或農或牧,又是邊貿之重地,對北涼,對我大昌,對周邊諸多貿易,都是極其重要。”
夏士誠言外之意,如此重要的兩處失地,北涼怎會輕易歸還大昌?
不如多拿糧食出來,以資助友邦之名,讓北涼既能得到好處,又有臺階可下。
不然,就北涼使團這次折翼而返,北涼可汗的面子何在?
你大昌帝國的國體,大昌皇帝的聖顏固然重要。
難道北涼可汗的臉面,就是戰馬的屁股,任由鞭子可抽?
大昌皇帝把目光,移向二皇子,淡淡說道:“永寧,你常年在外辦差,對此事可有看法?”
“回父皇話,北涼境內先是旱災,赤地千里,又遭蝗害,牧草啃光殆盡,不妨我大昌多拿出些糧草,藉機多換些馬匹回來。”
大昌皇帝又把目光投向三皇子:“永樂,你呢?”
“回父皇,二哥和四弟所言極是,如今雁門關外大兵壓境,想必是北涼可汗糧草短缺,加上沒有十足的理由,故無法直接向我大昌進兵,若是再無糧草接濟,如此內困之下,恐怕他們就顧不得許多了……”
三皇子永樂的建議,和前面兩位那是同出一轍。
“是啊父皇,三位兄長說得沒錯,歸還兩處失地,只是口頭說說而已,並無真憑實據在手,不拿糧食出來,北涼可汗怎能心甘情願踐諾就範?”
七皇子也站了出來,沒等大昌皇帝垂問,主動就支援諫言。
一些朝臣,還有剩下的皇子,莫不是以拿出糧食為上,來作為接管兩處失地的條件。
看來,這次朝議,就一句話——拿出糧食草料。
這些皇子們,張口糧食,閉口貿易,以物換物,各取所需,互通有無。
這些慷慨陳詞,聽起來振聾發聵,說起來頭頭是道。
但都忽視了一個最基本的問題,近兩年來,大昌境內南澇北旱,作物減產嚴重,有區域性地方,也甚至出現災民流動。
那就是,這麼龐大數量的糧食和草料,要從何而得來?
有些朝臣明知國庫虧損,存糧無多,更無力從民間購得。
但沒有一人站出來,問問眾皇子,這所需的糧食穀米,如何籌得?
縱觀整個朝議過程,除了十皇子永昱還未成年,故沒有上朝外。
大昌皇帝幾乎徵求了除九皇子永康以外的所有皇子的看法,唯獨沒有徵求永康的意見。
可見,大昌皇帝在國之重策的決定上,還是沒有把永康算進去。
只有賜賞,那是機緣巧合之下,九皇子有幸贏了兩場遊戲而已。
嚴格講,大昌皇帝還真沒把永康的表現,看成是一種治理國家的能力。
所以,哪怕是功勳再大,也不可能立九皇子永康為太子。
對於永康來說,什麼破太子?
他都不稀罕,他要的是順利逃離皇城,離開這個鑲金嵌銀的虎狼窩而已。
等逃離皇城,拉起一班人馬,伺機奪得軍權在手,誰當皇帝都一樣,照樣得仰仗軍事武力才能行得穩船。
到時候,都得看小爺我的臉色。
永焱一死,都在爭儲備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