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 四三方案,白佔元出山(第1/4 頁)
為了驗證是不是自己帶來的蝴蝶效應,劉光齊拿著手裡的任務書直接來到空間,在小洋樓裡翻箱倒櫃查詢起來有關資料,別說還真讓他找到了一些蛛絲馬跡。
在一本書上他發現國家曾在七十年代初提出過一個43方案,這個方案的內容和劉光齊手上這份任務書非常的相似都是大規模從西方引進工業裝置。
之所以提出這個方案是是為了改變我國輕工業不發達這一現象
眾所周知建國時為了國家的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我國經濟發展重點放在首先解決重工業、軍事工業等基礎工業的建設上了。
五十年代我國引進蘇聯的“156項工程”專案中,主要是基礎工業和國防工業專案,重工業佔到97%,農業和輕工業基本沒有,這也導致人民的生活水平與國家經濟建設水平相比,提高不快,甚至還有些緩慢。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當時的政府決定將經濟的發展重點,轉到解決人民群眾的“吃穿用”上,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水平。
劉光齊簡單的看了一下它的投資計劃是在3~5年之內,從西方引進約合43億美元的裝置和技術。這其中包括了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纖、3套石油化工、10個烷基苯工廠、43套綜合採煤機組、三個大電站,還有1.7米軋機,及透平壓縮機、燃氣輪機、工業氣輪機工廠等專案。
這個計劃跟劉光齊手上的任務書比起來小了不少,光是金額就差了一半,原本是四十三億,現在變成了六十三億,多了不少零零碎碎的小專案。看來是劉光齊這兩年給老爺子弄了不少外匯,老爺子腰桿子都硬了不少。
既然知道了自己手上這本任務書不是無的放矢,那劉光齊心裡就有譜了。
同時劉光齊也在這本書裡注意到了一些關於這個計劃的弊端,那就是乾的太快,原本計劃五到十年建設完成的,結果兩年就給幹完了。
按說這是好事兒,但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只能按照計劃生產,無法按照市場需求進行擴大再生產。
無法擴大再生產就意味著企業無法產生利潤償還外債,要知道這些裝置都是用外匯買回來的,如果償還不了那就只能由政府買單,造成赤字。
雖然這一世有劉光齊輸血,但是劉光齊一個人的力量還是太單薄了,要是不好好操作,即便劉光齊有未來做參考也很有可能陰溝裡翻船。
從空間出來後,劉光齊開始思考把這個計劃交給誰來執行,上面把任務交給他肯定是看中了他在香港的關係。
有白振華在中間穿針引線引進裝置這件事幾乎沒有困難,反正現在大老美那邊已經放鬆了對華的限制,幹什麼也不用像以前那樣偷偷摸摸。
可問題是他很忙,現在光是他分管的領域就有好幾個,如果再加上這一個他真的是力有不逮,必須找一個有能力,又值得信任的人去操作這件事兒。
“歇的夠久了,是時候讓他活動活動了。立春,備車,我要出去一趟。”
很快劉光齊就在腦子裡找到了一個適合這項工作的絕佳人選。
領導動動嘴,底下跑斷腿。特別是到了劉光齊這個級別出行都是一件麻煩事兒,一陣雞飛狗跳後,小車班很準備好了三輛車,車隊出了bJ後一路向北,很快就來到了劉光齊的老家,劉家村。
看到有小轎車駛進自己村子,蹲在牆根曬太陽的村民們紛紛看了過來,這年頭小轎車可是稀罕玩意,能瞅見一輛都夠稀罕的了,更別說還是三輛了。
不過對於劉家村的村民來說小轎車雖然稀罕,但是還沒有到圍觀的地步,畢竟自打劉光齊當了大領導之後,他們劉家村隔三差五就會來上幾個領導。
看著慢慢駛進村子的車隊,村民們三五成群的立在路邊猜測車裡坐的是哪位大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