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4/5 頁)
個問題就如同“生存還是毀滅”般,是個永恆的問題,非常難回答。而在房產調控的背景下,更難有單純的“是或否”的回答。
我不是那個專門評論房地產的評論家牛刀,我不敢勸人別買房,畢竟在過去10 年,賺錢最多的並不是股票,而是房產;而永遠正確的也不是牛刀,似乎是任志強。我只能說,管好你們的錢包,房子總價必須在你的承受範圍之內,哪怕是投資性房產,也應將其看做長期投資的方式,而非短期的炒房。
國外經典的理財課程中,常說年輕人應儘可能晚買房,理由是:買房一定要用首付,對年輕人來說,首付得來不易,一旦買房就會拖累未來的現金流,不如把首付拿來投資,累積更大的財富。若過早買房,等人到中年,好不容易付清房貸,卻發現手裡除了房子,沒有其他資產了。
但你在國內敢這麼說嗎?
國內的理財觀念是:年輕人應儘早買房,且最好一步到位。
常在理財論壇上看到有朋友貼出自己的買房致富理財經歷,但隨後就有人跟帖說:“你不就是70 後,要是你晚生幾年,哪有現在這麼好命!”
買房,成為70 後與80 後在理財上的最大矛盾,較早買房的70 後,如今活得瀟灑自由,而80 後則是悲慘的房奴。
的確,2000 年我剛畢業時工資約在3 000 ~ 4 000 元左右,當時上海內環房價差不多也就是5 000 元每平方米這個水平,但現在呢,大學畢業生的薪酬並沒有太大上漲,內環房價卻已接近30 000 元每平方米。這種現象,幾乎發生在中國所有的大城市。
房價之所以上漲,有很多原因,包括我前面所說的嬰兒潮。
但必須承認一點,房子除了居住功能外,還有投資功能。
過去10 年間,英美國家房價漲了1 倍,中國房價漲了近10 倍,而大米、豬肉、家電,以及一些IT 產品,漲幅很小甚至沒有漲幅。從某種意義上說,投資的大手已無處不在。近10 年來,凡漲價的東西,或多或少都帶投資的屬性,而那些沒有投資屬性的價格反而會下跌,如電視機、電腦和空調等。
13 年前,我買第一臺電腦花了父母近1 萬元,還是“奔騰”相容機,我樂顛顛地花了一個小時跑到上海楊浦把它買回來,而當時上海內環房價僅3 000 元每平方米。13 年來,電腦價格在不斷下降,而效能卻在大幅提高。房價則是越來越高,效能卻不見得很好。
我痛恨房地產價格的上漲,它消滅了很多年輕人的活力。但必須承認,在“有土斯有財”的觀念下,中國人炒作房地產的氛圍是全世界最猛的。在美國,你哪會看到一個住在紐約的人,還要跑洛杉磯去買幢房子。
營銷暢銷書《定位》告訴我們,一旦品牌在消費者頭腦中紮根,第一印象就很難改變。買房能保值,能抵抗通貨膨脹這個印象一旦在國人腦海中紮根,很難在短期內改變。
我也無法預測目前已脫離地心引力的房價的走勢。對很多人來說,他們可以以價值投資者的眼光,等待股票下跌,股價高我就不買;但房子,你能嗎?
只要中國經濟繼續高成長,嬰兒潮繼續發揮作用。如果房價出現20% 的調整幅度,我就會考慮出手,但前提就是房產還有其投資屬性。
財商小貼士
買房前需注意的10個問題
在《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作者羅伯特? 清崎曾提出買房前需注意到10 個問題:
二、該為小孩買房嗎?(2)
1.你的房貸利率是否太高?
2.你的投資回報率是多少?
3.這項投資與你的長期理財計劃是否吻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