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3/4 頁)
為第一外道,建立無因的理論。(這種理論,宇宙萬有的根本, 是冥然無因而自生的。萬有現象,都是自然的規律。起初既無為什麼目的之因,終亦無有因之果,相同於自然物理論者的一部分理論。)
(2)在這種正知的禪定境界中的人, 凝明正心, 以上所說的十類天魔,就不能候得纏繞的機會。因此才能在這種禪定境界中,精細研究,窮究各類生命的本元。在本類之中,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終是幽清圓擾, 永遠不息地在活動,於是在這圓常之中, 妄自生起計(推理)度(想象)。這個人就會墮入四種遍常論:(一)這個人窮究心和心境所生的效能,兩處都是無因的。由此修習心空,能夠知道兩萬劫當中、十方空間裡所有眾生的生滅現象,都是死此生彼迴圈不息的作用, 根本未曾散失。因此就推想心境性是經常存在的。(這種理論,相同於精神不滅論。)(二)這個人窮究四大的本元,認為地、水、火、風,物質四大種類的本元效能是經常存在的。由此修習物元,能夠知道四萬劫當中,十方空間裡怕有眾生的生滅現象。四大效能之體,本來都是經常存在,根本未曾散失。 因此就推想四大的效能, 是經常存在的。(這種理論,相同於物質不滅論。)(三)這個窮究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與生命俱生的我執)和所有身心的執受作用, 執著心意識初動之處的本元來元,認為它的效能就本來經常存在。由此修習此本元,能夠知道八萬劫當中,一切眾生都是迴圈不已。本來就永遠存在,始終未失。因此就推想本元效能是經常存在的。(四)這個人既已滅盡妄想的本元,生理上再沒有流動遠轉的作用。生滅的妄想心, 已經永遠消滅。所以認為在理性中,自然也會是不生不滅。因為他們以為心的推理,設想一個超越妄想的理性, 卻是經常存在的。總之,他們因為推理想象某一事物的經常存在,而亡失了正遍知,墮落成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覺的真性。像這樣的人,就名為第二外道,建立圓常的理論。
(3)在這種正知的禪定境界中的人, 凝明正心, 以上所說的十類天魔,就不能候得纏繞的機會。因此才能在這種禪定境界中,精細研究,窮究各類生命的本元。在本類之中,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終是幽清圓擾, 永遠不息地在活動,於是對於自他之間,(主觀的我和客觀的外境,)生起推理和想象。這個人就會墮入四種顛倒的見解,生出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這個人觀察自己的靈妙靈明之心,遍滿於十方世界,就以這個澄澄湛湛的便是最究竟的神我。 由此推想,我本來遍滿十方空間裡的一切處,無怕不在, 凝明不動。一切眾生都在我心中自生自死,唯有我的心性,才是常存的。其他一切,則有生有滅的,是畢竟無常性的。(這種理論,是瑜伽學術的根源。)(二)這個人不肯反省觀察自心,只遍觀十方無數無量的國土世間,見到劫運毀壞的時候,無一物可以存在,名之為畢竟是無常的種性。那個空界的效能,卻不受劫運影響而毀壞的了,所以就名之為究竟的常存之性。(三)這個人別自反省觀察自心,確是精細微密,猶如物質的微塵一樣。(相同於物質的原子能)雖然周流六虛,變動不居,天然的效能,根本沒有移改。它卻能夠使這個身體,即生即滅。它自己本來是不壞的,因此名我性是常存的。那個從我天然之性流出的生死作用,就名為無常之性。(四)這個人自己知道想陰盡了,見到生命本能活動的行陰的流行不息,就推理行陰就是經常存在的常性色(心物的光和能)受(感覺)想(思想)現在都已經滅盡,可以就名這些都是無常的。(這種理論,大體相同於現代自然科學和部分哲學中所說的理論。認為主觀的物理世界是不存在的,客觀宇宙是存在的。)由此墮落成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覺的真性。像這樣的人,就名第三外道,一分常存的理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