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1/4 頁)
從讓步並給予伊朗更好的條件,這必將“粉碎人們對英國力量和英鎊最後的信心”。他預言,如果這種情況發生,英國將在數月內失去全部的海外資產。
艾奇遜意識到,倫敦對該公司嚴重依賴,這使得局勢變得更加危險。他在電報中寫道:“英國正處在破產的邊緣,沒有了重要的海外利益和無形的收益專案,她無法生存。”這就是為什麼英國要運用所有的外交手段大肆宣揚迫在眉睫的蘇聯入侵威脅。艾奇遜對此一點兒都不相信,與他們的宣揚相反,“英國人最主要的目的不是防止伊朗落入共產黨之手,而是要保住他們最後的財源”。
於是,當英國在1950年向伊拉克提供新的條件,並惹人注目地拒絕給予伊朗同樣條件的時候,事態變得嚴峻起來。伊拉克石油公司的部分股權屬於英伊石油公司這一事實就好像是在傷口上撒了把鹽,在伊朗引發了強烈的反響。民族主義政治家猛烈地宣揚英伊石油公司的壟斷是多麼的邪惡,試圖以此激起民眾的憤慨。伊朗議會的一名議員稱,伊朗所有的腐敗都是英伊石油公司直接造成的。一位煽動者斷言:“如果什麼都不做,伊朗女人的罩袍早晚會從頭上掉下來。”另一位議員說,讓整個伊朗石油工業都被原子彈炸燬,也比被英伊石油公司用來剝削伊朗和其人民要強得多。摩薩臺的態度沒有這麼生硬,據稱他曾經說,如果他成為首相,他“不會與英國達成妥協”,相反,他將“用泥巴把油井全都封起來”。
反英的言論已經沸沸揚揚地持續了一代人,如今更是進入了主流輿論:英國是伊朗問題的罪魁禍首,絕對不能信任它;英國只關心自己的利益,是萬惡的帝國主義。伊朗民族尊嚴的缺失連同反西方情緒開始深入人心,這注定會造成深遠的影響。
摩薩臺迅速抓住這一時機,他呼籲:一切都到此為止了,是時候為保障伊朗繁榮和“捍衛世界和平”而戰了。一項激進的提議在1950年底被提出,稱伊朗人的利益不應與英伊石油公司分享,相反,“應該宣佈伊朗的石油工業統統國有化,不允許有例外”。剛剛結束逃亡回到伊朗的卡沙尼(Kashani)是一位民粹主義阿訇,也是一位知名的反西方人士,他非常支援這項提議,並要求他的擁護者想盡一切辦法促成這一轉變。沒過幾天,伊朗首相阿里?拉茲馬拉(?Alī Razmārā)遭到刺殺,之後不久,教育部長也遇刺身亡。伊朗陷入了無政府狀態。
當摩薩臺本人在1951年春天被議會選舉為新一任的首相後,英國人最怕的事情成了現實。摩薩臺立即透過了一項將英伊石油公司國有化的法律,並且宣佈即刻生效。倫敦的媒體和英國內閣都認為這是一場災難。國防大臣聲稱,必須“要讓他們知道,我們的尾巴可不會一直蜷縮著”,如果“縱容伊朗逃脫懲罰,那麼接下來就會出現國有化蘇伊士運河的嘗試”。英國計劃,如有必要,將向伊朗投放傘兵以保證阿巴丹煉油廠的安全。這些是偉大的帝國在倒下前的垂死掙扎,她徒勞地想要挽留昔日的榮光。
摩薩臺繼續咄咄逼人。1951年9月,他下令給英伊石油公司的英國員工一週的時間收拾行李並離開伊朗。除此之外,卡沙尼甚至還宣佈設立了一個名為“憎恨英國政府日”的全國節日。英國已經成為伊朗所有壞事的代名詞,併為政治聯合提供了一個廣泛的基礎。摩薩臺告訴一位美國高階外交官:“您不知道英國人有多麼狡猾,您不知道他們有多麼邪惡,您不知道他們是怎麼玷汙了他們所接觸到的一切。”諸如此類的言辭使得摩薩臺在國內大受歡迎,甚至在海外也聲名鵲起:1952年,他登上了《時代》雜誌的封面,並當選為該雜誌的年度風雲人物。
英國人強行採取的拙劣措施未能奏效。面臨失去英伊石油公司及其收入的危險,英國政府進入了危機狀態,並宣佈對所有伊朗石油實